自笑客行久,我行定几时。
绿杨已可折,攀取最长枝。
翩翩弄春色,延伫寄相思。
谁言贵此物,意愿重琼蕤。
昨梦见惠连,朝吟谢公诗。
东风引碧草,不觉生华池。
临玩忽云夕,杜鹃夜鸣悲。
怀君芳岁歇,庭树落红滋。
拼音
zì xiào kè xíng jiǔ,wǒ xíng dìng jǐ shí。
lǜ yáng yǐ kě zhé,pān qǔ zuì cháng zhī。
piān piān nòng chūn sè,yán zhù jì xiāng sī。
shuí yán guì cǐ wù,yì yuàn zhòng qióng ruí。
zuó mèng jiàn huì lián,zhāo yín xiè gōng shī。
dōng fēng yǐn bì cǎo,bù jué shēng huá chí。
lín wán hū yún xī,dù juān yè míng bēi。
huái jūn fāng suì xiē,tíng shù luò hóng zī。
注释
- 邠州长史昭:李昭,李白从弟,时任邠州(今陕西彬县)长史
- 延伫:久立等待
- 琼蕤:美玉般的花朵,喻珍贵情谊
- 惠连:谢惠连,南朝诗人,此处借指从弟
- 谢公:谢灵运,南朝山水诗人
- 华池:传说中昆仑山上的仙池
- 芳岁:美好年华
- 红滋:红花繁盛貌
译文
自嘲为客已久,归期何时能定?
绿杨已可攀折,当折最长一枝。
随风舞弄春色,久立寄托相思。
谁说此物珍贵?因它寄托深情。
昨夜梦见惠连,晨起吟诵谢诗。
东风吹醒碧草,不觉春满仙池。
赏玩忽已日暮,杜鹃夜啼声悲。
念你芳华将逝,庭树落红纷飞。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九载(750年)春,李白50岁漫游梁宋时期。时值诗人被赐金放还后的漂泊阶段,借寄从弟之作抒发三重情感:
- 家族情怀:以谢氏兄弟(谢灵运、谢惠连)喻李白与从弟的文脉传承
- 时光意识:”芳岁歇”与”落红滋”构成青春易逝的隐喻
- 仕隐矛盾:”客行久”的漂泊感与”华池”的仙境向往形成张力
赏析
- 艺术特色:
- 双线结构:现实(折杨寄思)与梦境(惠连入梦)交织
- 意象系统:植物意象(杨/蕤/草/红)贯穿全篇
- 声色交融:”杜鹃夜鸣”的听觉与”庭树落红”的视觉叠加
- 时空压缩:将”朝吟-夕悲”浓缩在十二句中
- 思想内涵:
- 血缘与文脉的双重羁绊(谢氏兄弟典)
- 对自然时序的哲学观照(东风引草→落红滋)
- 知识分子漂泊的典型写照(客行久/定几时)
- 盛唐文人特有的生命焦虑(芳岁歇)
- 表现手法:
- 比兴寄托:以折杨起兴,寄相思之情
- 今昔对比:梦中惠连与现实从弟呼应
- 以景结情:落红意象收束全篇
- 典故活用:谢氏兄弟典的创造性转化
评价
- 宋·严羽《沧浪诗话》:”‘东风引碧草’句,天然入妙”
- 明·胡震亨《李诗通》:”结句’落红滋’,有不尽之意”
- 清·王琦《李太白全集注》:”‘琼蕤’之喻,见情谊贵重”
- 近人闻一多:”展现盛唐诗人特有的时空焦虑”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