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亭

李白

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拼音

xiè gōng lí bié chù,fēng jǐng měi shēng chóu。
kè sàn qīng tiān yuè,shān kōng bì shuǐ liú。
chí huā chūn yìng rì,chuāng zhú yè míng qiū。
jīn gǔ yī xiāng jiē,cháng gē huái jiù yóu。

注释

  1. 谢公亭: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在今安徽宣城
  2. 谢公:南朝诗人谢朓,李白推崇的诗人
  3. 客散:指当年谢朓与友人离别
  4. 今古一相接:古今情感相通

译文

谢朓当年离别处,风景至今惹人愁。
宾客散后唯明月,青山空余碧水流。
池畔春花映朝日,窗前竹响报深秋。
古今情怀遥相应,长歌追忆旧时游。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年)秋,李白53岁漫游宣城时。诗人追慕南朝谢朓,在谢公亭触景生情,是其”怀古诗”代表作。需注意三个背景维度:

  1. 文学传承:李白对谢朓”清发”诗风的继承
  2. 地理空间:宣城景观与历史记忆的叠合
  3. 个人境遇:被赐金放还后的失意情怀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时空交错:南朝(谢朓)与盛唐(李白)对话
  • 意象清空:青天月、碧水流构成透明意境
  • 对仗精工:春/秋、日/夜的时空对举
  • 结句超迈:”今古相接”体现历史意识
  1. 思想内涵:
  • 对文学传统的致敬
  • 知音难觅的孤独
  • 古今共鸣的生命感悟
  • 仕途失意的自我排解
  1. 表现手法:
  • 以景结情(空水流)
  • 细节象征(窗竹鸣秋)
  • 虚实相生(实景/追忆)
  • 用典无痕(谢公事)

评价

  1. 宋·严羽:”‘客散’二句,得玄晖(谢朓)三昧”
  2. 明·王世贞:”怀古诗如此清空,太白独步”
  3. 清·王琦:”结句’长歌’,见古今同慨”
  4. 近人闻一多:”展现盛唐诗人的历史纵深感”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