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
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
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
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
鸟拂琼帘度,霞连绣栱张。
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
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拼音
qiū rì dēng yáng zhōu xī líng tǎ
bǎo tǎ líng cāng cāng,dēng pān lǎn sì huāng。
dǐng gāo yuán qì hé,biāo chū hǎi yún cháng。
wàn xiàng fēn kōng jiè,sān tiān jiē huà liáng。
shuǐ yáo jīn chà yǐng,rì dòng huǒ zhū guāng。
niǎo fú qióng lián dù,xiá lián xiù gǒng zhāng。
mù suí zhēng lù duàn,xīn zhú qù fān yáng。
lù yù wú qiū bái,shuāng cuī jú yòu huáng。
yù háo rú kě jiàn,yú cǐ zhào mí fāng。
注释
- 西灵塔:唐代扬州著名佛塔,据《扬州府志》记载高约60米
- 凌苍苍:凌,超越;苍苍,深青色天空
- 元气:古人认为的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
- 三天:佛教术语,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
- 金刹:佛塔顶部的金属相轮,阳光下金光闪耀
- 火珠:塔顶宝珠,阳光折射如火焰跳动
- 琼帘:用美玉装饰的塔檐
- 玉毫:佛经中记载佛陀眉间放出的光明
译文
巍峨的宝塔直插云霄,登高远眺四面八方。
塔顶与天地元气交融,塔尖刺破海上云霞。
万物在虚空中分野,三界与雕梁画栋相接。
水波荡漾着塔影摇曳,日光跃动着宝珠光芒。
飞鸟掠过玉饰的塔檐,晚霞映照着彩绘斗拱。
视线随着大路消失远方,心绪追着帆影飞扬。
白露浸润得梧桐泛白,寒霜催得橘柚变黄。
若能得见佛陀的毫光,愿在此普照迷途众生。
背景
时间:开元十三年(725年)秋
地点:扬州(当时最繁华的国际都市)
历史背景:
- 李白24岁,首次出蜀漫游
- 唐代佛教鼎盛时期,扬州有”东南佛国”之称
- 西灵塔为当时江南第一高塔,文人雅集胜地
赏析
- 艺术特色:
- 空间建构:垂直(塔高)与水平(视野)的双重拓展
- 光影运用:”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的动态描写
- 色彩搭配:金、白、黄的视觉交响
- 思想内涵:
- 佛教思想:”三天””玉毫”等意象的宗教意蕴
- 漫游精神:”心逐去帆扬”的远游情怀
- 盛唐气象:雄伟建筑与开阔胸襟的完美结合
- 语言艺术:
- 动词锤炼:”凌””览””摇””动”等字的精准运用
- 对仗工整:中间六联严格对仗而不板滞
评价
- 明代胡震亨:”塔势之雄,佛光之妙,太白写得如在目前。”
- 清代王琦:”此诗可见太白早年律诗之功力。”
- 现代学者袁行霈:”展现了盛唐诗人特有的空间意识和宇宙情怀。”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