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亡道中·其五

李白

淼淼望湖水,青青芦叶齐。
归心落何处?日没大江西。
歇马傍春草,欲行远道迷。
谁忍子规鸟,连声向我啼。

拼音

Miǎo miǎo wàng hú shuǐ,qīng qīng lú yè qí。
Guī xīn luò hé chù?rì mò dà jiāng xī。
Xiē mǎ bàng chūn cǎo,yù xíng yuǎn dào mí。
Shuí rěn zǐ guī niǎo,lián shēng xiàng wǒ tí。

注释

  1. 淼淼:水面辽阔的样子
  2. 芦叶齐:芦苇叶子整齐生长,暗指季节(春夏之交)
  3. 日没大江西:太阳在长江西边落下,既写实景又象征希望消逝
  4. 远道迷:前路迷茫,不知所往
  5. 子规鸟:杜鹃鸟,其声凄厉,古典诗歌中常象征悲苦

译文

望着浩渺的湖水,青青的芦苇叶整齐生长。
我的归心该落在何处?夕阳已沉入长江西岸。
停下马匹依傍春草,想要前行却迷失了远方路途。
谁能忍受那子规鸟,一声声对着我哀啼?

背景

  • 创作于756年安史之乱期间,李白随难民南逃至长江流域时所作
  • 此时长安已陷落,玄宗西逃,国家处于动荡之中
  • 诗中”大江”应指长江,表明诗人已逃至南方

赏析

  1. 意象运用:
    • “淼淼湖水”与”青青芦叶”形成开阔又凄清的视觉画面
    • “日没大江西”既是眼前景,又暗喻唐王朝的衰败
    • 再次出现的”子规鸟”与第三首呼应,强化悲情
  2. 情感表达:
    • “归心落何处”的设问,表现诗人无处可归的迷茫
    • “欲行远道迷”直接抒发乱世中前路未卜的惶恐
  3. 结构特点:
    • 前四句写景抒情,后四句叙事寄情
    • 尾联与第三首重复使用”子规”意象,形成组诗内在联系

评价

  1. 明代胡震亨《李诗通》评:”五首皆乱离之音,而此篇尤见彷徨无措之态。”
  2. 清代王琦认为:”‘日没大江西’五字,写尽天涯游子之悲。”
  3. 现代学者指出,此诗体现了李白诗歌中罕见的迷茫无助情绪,与其豪放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