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愁十二首·其十

杜甫

江上亦秋色,火云终不移。
巫山犹锦树,南国且黄鹂。

拼音

jiāng shàng yì qiū sè,huǒ yún zhōng bù yí。
wū shān yóu jǐn shù,nán guó qiě huáng lí。

注释

  1. 复愁:再次生愁
  2. 火云:夏季的赤云,此处指秋后未散的暑气
  3. 锦树:色彩斑斓的树木
  4. 黄鹂:黄莺,多出现于春夏

译文

江上已现秋色,赤云却久不消散。
巫山仍有斑斓树,南国尚闻黄鹂啼。

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年)秋,杜甫56岁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诗中暗含三重背景:

  1. 自然观察:夔州特殊的”秋如夏”气候
  2. 个人境遇:长期漂泊的困顿
  3. 时代氛围: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停滞

赏析

  1. 艺术特色:
  • 矛盾修辞(秋色/火云)
  • 意象并置(锦树/黄鹂)
  • 语言凝练
  • 留白艺术
  1. 思想内涵:
  • 对反常气候的敏感
  • 时光停滞的焦虑
  • 家国未复的忧愁
  • 生命顽强的暗示
  1. 表现手法:
  • 以小见大(借物候写时局)
  • 反衬手法
  • 空间对照(巫山/南国)
  • 含蓄象征

评价

  1. 宋·刘辰翁:”二十字中含无限感慨”
  2. 明·王嗣奭:”‘终不移’三字力重千钧”
  3. 清·浦起龙:”杜公晚期凝练之作”
  4. 近人冯至:”展现诗人对自然异常的敏感”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