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愁十二首·其二

杜甫

钓艇收缗尽,昏鸦接翅稀。
月生初学扇,云细不成衣。

拼音

diào tǐng shōu mín jìn,hūn yā jiē chì xī。
yuè shēng chū xué shàn,yún xì bù chéng yī。

注释

  1. 缗:钓丝
  2. 初学扇:新月如初学制扇者所做的不圆之扇
  3. 不成衣:薄云如未织成的衣裳

译文

钓船收起最后一根丝,暮鸦稀疏地结伴飞。
新月好似初学制的扇,薄云犹如未成的衣。

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年)秋,杜甫56岁流寓夔州时。诗中通过四个日常片段,展现战乱后夔州百姓的生活困境,是其”以小见大”的代表作。需注意:

  1. 社会背景:安史之乱后民生凋敝
  2. 地理特征:夔州临江多渔猎
  3. 个人处境:杜甫晚年的贫困生活

赏析

  1. 艺术特色:
  • 白描手法(四组画面平列)
  • 比喻新奇(月如学扇)
  • 动静结合(收缗/飞鸦)
  • 结句含蓄
  1. 思想内涵:
  • 民生艰难的写照
  • 战乱创伤的暗示
  • 自然与人生的对照
  • 生活希望的渺茫
  1. 表现手法:
  • 意象叠加(钓艇/昏鸦/新月/细云)
  • 以小喻大(以渔事暗喻国事)
  • 虚实相生(实物/比喻)
  • 留白艺术

评价

  1. 宋·刘辰翁:”‘不成衣’之喻,未经人道”
  2. 明·王嗣奭:”四句如四幅水墨”
  3. 清·浦起龙:”杜诗晚期愈见精微”
  4. 近人闻一多:”展现战乱后的生活碎片”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