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愁十二首·其一

杜甫

人烟生处僻,虎迹过新蹄。
野鹘翻窥草,村船逆上溪。

拼音

rén yān shēng chù pì,hǔ jì guò xīn tí。
yě gǔ fān kuī cǎo,cūn chuán nì shàng xī。

注释

  1. 人烟:人家,住户
  2. 僻:偏僻
  3. 野鹘:野生的鹰隼
  4. 逆上溪:逆流而上的小船

译文

人烟稀少处更显偏僻,虎兽新踏足迹仍清晰。
野鹰翻飞窥视草丛,村船逆流缓行小溪。

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年)秋,杜甫56岁流寓夔州时。诗中描绘夔州山野景象,反映三重背景:

  1. 地理特征:夔州山险水恶的独特地貌
  2. 社会现实:战乱后人口锐减的荒凉
  3. 个人心境:对野趣与危险并存的复杂感受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动静结合(虎迹/野鹘/村船)
  • 视听交融(视觉:虎迹/野鹘;听觉:溪流)
  • 白描手法
  • 结句含蓄
  1. 思想内涵:
  • 对自然野趣的观察
  • 对民生凋敝的暗示
  • 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
  • 乱世中的生存状态
  1. 表现手法:
  • 意象并置(四组画面平列)
  • 以小见大(通过细节反映社会)
  • 空间对比(陆地/天空/水面)
  • 留白艺术

评价

  1. 宋·刘辰翁:”二十字如一幅山水”
  2. 明·王嗣奭:”‘新蹄’二字见杜诗炼字之功”
  3. 清·浦起龙:”写尽乱后荒僻之象”
  4. 近人朱自清:”展现杜甫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