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孝廉觐省

李白

彭蠡将天合,姑苏在日边。
宁亲候海色,欲动孝廉船。
窈窕晴江转,参差远岫连。
相思无昼夜,东注似长川。

拼音

péng lǐ jiāng tiān hé,gū sū zài rì biān。
níng qīn hòu hǎi sè,yù dòng xiào lián chuán。
yǎo tiǎo qíng jiāng zhuǎn,cēn cī yuǎn xiù lián。
xiāng sī wú zhòu yè,dōng zhù shì cháng chuān。

注释

  1. 王孝廉:唐代对通过”孝廉科”举子的尊称,此处特指友人身份。
  2. 觐省(jìn xǐng):返乡探望父母,体现唐代”忠孝一体”观念。
  3. 彭蠡:鄱阳湖古称,代指长江中游。
  4. 姑苏:苏州别称,暗示王孝廉家乡在江南。
  5. 孝廉船:化用《晋书》张凭”孝廉船”典故,喻指才子归乡。
  6. 东注似长川:以江水东流喻相思之绵长,暗含《论语》”逝者如斯”时空感。

译文

鄱阳湖水似与天相接,姑苏城远在日边彼岸。
你为侍亲眺望海天色,孝廉之船即将扬帆。
晴日江水蜿蜒如带,远处山峦起伏连绵。
我的思念昼夜不息,如同东流江水永不断绝。

背景

  • 制度背景:唐代”孝廉科”为制举科目,士子及第后需归乡”觐省”,此诗反映科举文化对文人交往的影响。
  • 地理线索:从彭蠡到姑苏的路线,符合李白晚年(约761年)在浔阳(今九江)活动的轨迹。
  • 情感内核:将私人送别升华为对”孝道”礼赞,体现李白儒家思想侧面。

赏析

  1. 结构艺术:
    • 空间拉伸:前四句从鄱阳湖到东海的空间跳跃,构建宏阔的送别场景。
    • 视听交织:五六句”晴江转””远岫连”形成山水长卷式构图。
  2. 文化符号运用:
    • “孝廉船”三重意指:实指归舟、文化符号(孝道)、身份象征(举子)。
    • “日边”语带双关,既指地理遥远,又暗喻皇权(《世说新语》”日近长安远”)。
  3. 情感表达:尾联突破传统送别诗的瞬时性,以”东注长川”喻永恒思念。

评价

  • 宋代《唐诗纪事》称此诗”得风人敦厚之旨”,不同于李白常有的狂放风格。
  • 明代胡震亨《李诗通》评:”五律工整处,不让王孟。”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