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袅袅啼虚壁,萧萧挂冷枝。
艰难人不免,隐见尔如知。
惯习元从众,全生或用奇。
前林胜每及,父子莫相离。

拼音

niǎo niǎo tí xū bì,xiāo xiāo guà lěng zhī。
jiān nán rén bù miǎn,yǐn xiàn ěr rú zhī。
guàn xí yuán cóng zhòng,quán shēng huò yòng qí。
qián lín shèng měi jí,fù zǐ mò xiāng lí。

注释

  1. 袅袅:猿啼声悠长婉转
  2. 虚壁:空寂的山壁
  3. 萧萧:形容猿猴悬挂树枝的声响
  4. 隐见:时隐时现
  5. 元从众:原本就随从群体
  6. 全生:保全生命
  7. 前林胜:前方树林的丰美果实

译文

哀婉啼声响彻空寂山壁,孤影悬挂在寒枝摇曳。
人生艰难不可避免,你的行藏似解此意。
习惯随群而居,求生偶用奇计。
前方树林果实丰美,父子切莫分离。

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年)冬,杜甫56岁流寓夔州时。诗中借猿猴意象,暗喻三重背景:

  1. 地理特征:夔州多猿的三峡地貌
  2. 家庭境况:与子女离散的现实
  3. 社会现实:战乱中百姓的流离失所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声情并茂(”袅袅”/”萧萧”的听觉效果)
  • 拟人手法(”尔如知”的移情)
  • 对仗精工(”艰难”/”隐见”)
  • 结句深情
  1. 思想内涵:
  • 乱世生存的智慧
  • 骨肉离散的哀伤
  • 对自然生灵的共情
  • 家庭伦理的呼唤
  1. 表现手法:
  • 托物寄情
  • 细节刻画(”挂冷枝”)
  • 双关语(”用奇”兼指猿与人的生存策略)
  • 留白艺术

评价

  1. 宋·刘辰翁:”‘父子莫相离’五字,令人泪下”
  2. 明·王嗣奭:”写猿即写人,杜诗独绝”
  3. 清·仇兆鳌:”结句见仁者之心”
  4. 近人闻一多:”展现战乱中的家庭悲剧”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