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
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拼音
wǒ jūn qīng bǎn zài dōng mén,tiān hán yìn mǎ tài bái kū。
huáng tóu xī ér rì xiàng xī,shù qí wān gōng gǎn chí tū。
shān xuě hé bīng yě xiāo sè,qīng shì fēng yān bái rén gǔ。
yān dé fù shū yǔ wǒ jūn,rěn dài míng nián mò cāng cù。
注释
- 青坂:地名,唐军与安史叛军交战处,在今陕西咸阳附近。
- 太白窟:指太白山(终南山)下的深谷,极言天寒地冻。
- 黄头奚儿:指安禄山麾下的胡人骑兵(奚族,黄头为特征)。
- 驰突:驰骋冲阵,形容敌军嚣张。
- 白人骨:白骨暴露于野,暗示战败惨状。
- 附书:捎信。
- 仓卒(cù):匆忙应战。
译文
我军驻扎在青坂东门,天寒地冻,饮马于太白山下的冰窟。
黄发的胡人骑兵日日向西挑衅,几人拉弓纵马,竟敢肆意冲阵。
山雪河冰,原野萧瑟,望去唯有青色的烽烟与森森白骨。
如何能送信给我军将士?请忍耐等待明年,切莫仓促再战!
背景
- 时间: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冬,安史之乱期间。
- 事件:房琯率唐军在陈陶斜、青坂与叛军交战,因战术失误惨败。杜甫时任左拾遗,闻讯后作《悲陈陶》与本诗,痛惜将士牺牲,批判急于求成的战略。
赏析
- 意象对比:
- “天寒饮马”“山雪河冰”极写环境苦寒,反衬将士悲壮。
- “青烽烟”“白人骨”用色彩对比,凸显战场的惨烈与死寂。
- 情感层次:
- 前四句写敌军猖獗,暗含对唐军轻敌的愤懑;
- 后四句转为沉痛劝诫,呼吁暂避锋芒,体现杜甫的军事远见。
- 语言风格:
- 凝练沉郁,以白描手法展现战争残酷,末句直抒胸臆,忧国之情溢于言表。
评价
- 《杜诗详注》(清·仇兆鳌):“‘忍待明年’,识军机也。”
- 近代学者:认为此诗是杜甫“诗史”风格的典型,兼具纪实性与抒情性,反映其“仁者忧世”的情怀。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