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芦子

杜甫

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
边兵尽东征,城内空荆杞。
思明割怀卫,秀岩西未已。
回略大荒来,崤函盖虚尔。
延州秦北户,关防犹可倚。
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
岐有薛大夫,旁制山贼起。
近闻昆戎徒,为退三百里。
芦关扼两寇,深意实在此。
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

拼音

wǔ chéng hé tiáo tiáo,tiáo tiáo gé hé shuǐ。
biān bīng jìn dōng zhēng,chéng nèi kōng jīng qǐ。
sī míng gē huái wèi,xiù yán xī wèi yǐ。
huí lüè dà huāng lái,xiáo hán gài xū ěr。
yán zhōu qín běi hù,guān fáng yóu kě yǐ。
yān dé yī wàn rén,jí qū sāi lú zǐ。
qí yǒu xuē dài fū,páng zhì shān zéi qǐ。
jìn wén kūn róng tú,wèi tuì sān bǎi lǐ。
lú guān è liǎng kòu,shēn yì shí zài cǐ。
shuí néng jiào dì hūn,hú xíng sù rú guǐ。

注释

  1. 塞芦子:指堵塞芦子关(今陕西延安西北),阻止叛军入侵。
  2. 五城:指朔方节度使所辖的五座边城(今宁夏一带)。
  3. 荆杞:荆棘枸杞,形容城防空虚荒芜。
  4. 思明/秀岩:叛军首领史思明、高秀岩。
  5. 崤函:崤山与函谷关,此处指关中防御虚设。
  6. 薛大夫:岐州刺史薛景仙,曾平定山贼。
  7. 昆戎:吐蕃异族,借指西北外敌。
  8. 帝阍:宫门,代指朝廷。

译文

五座边城何等遥远,迢迢阻隔在黄河之外。
戍边士兵尽数东征讨逆,城内只剩荆棘丛生。
史思明割据怀卫,高秀岩西进未停。
他们迂回横扫荒漠而来,崤山函谷关竟形同虚设。
延州本是秦地北大门,关防险要尚可倚仗。
如何能得一万精兵,火速驰援堵塞芦子关?
岐州有位薛大夫,曾侧击遏制山贼叛乱。
近来听闻吐蕃敌军,因此后撤三百里。
芦子关若能扼制两路叛军,深意正在于此。
谁能疾呼上报朝廷?胡虏行军快如鬼魅!

背景

  • 时间: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后。
  • 事件:叛军西进威胁关中,杜甫洞察芦子关战略价值,写此诗呼吁派兵驻守,体现其军事眼光。

赏析

  1. 战略思想:
    • 提出具体军事建议(“塞芦子”),展现杜甫“诗史”的纪实性与政治敏锐。
  2. 艺术手法:
    • 开篇以“迢迢”叠词渲染边城孤危,后以“疾驱”“速如鬼”强化紧迫感。
    • 对比“虚尔”“犹可倚”,突出战略失误与补救可能。
  3. 情感内核:
    • 末句“谁能叫帝阍”直击朝廷反应迟缓,忧愤中见赤诚。

评价

  • 《读杜心解》(清·浦起龙):“此等诗,具开济之略,可当兵机疏读。”
  • 现代观点:被视为杜甫“以诗议政”的代表作,兼具文学价值与历史文献意义。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