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鱼

杜甫

日见巴东峡,黄鱼出浪新。
脂膏兼饲犬,长大不容身。
筒桶相沿久,风雷肯为神。
泥沙卷涎沫,回首怪龙鳞。

拼音

rì jiàn bā dōng xiá,huáng yú chū làng xīn。
zhī gāo jiān sì quǎn,zhǎng dà bù róng shēn。
tǒng tǒng xiāng yán jiǔ,fēng léi kěn wèi shén。
ní shā juǎn xián mò,huí shǒu guài lóng lín。

注释

  1. 巴东峡:指长江三峡中的巫峡段
  2. 脂膏:鱼体内的脂肪
  3. 筒桶:指捕鱼的竹制器具
  4. 涎沫:鱼吐的泡沫
  5. 龙鳞:暗指黄鱼长大后的鳞片似龙

译文

日日见巴东三峡景,黄鱼跃出浪花新。
油脂丰厚可喂犬,长大难容狭窄身。
竹筒捕鱼沿袭久,风雷岂肯助通神。
泥沙翻卷鱼涎沫,回首惊看似龙鳞。

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年)夏,杜甫54岁流寓夔州时。诗中通过黄鱼意象,暗喻三重背景:

  1. 地理特征:夔州临江多渔猎
  2. 社会现实:百姓以渔补耕的艰辛
  3. 个人心境:怀才不遇的愤懑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意象奇特(”怪龙鳞”的联想)
  • 对比强烈(”饲犬”与”龙鳞”)
  • 炼字精准(”卷”字写活鱼态)
  • 结句警策
  1. 思想内涵:
  • 对底层劳作的观察
  • 才能被埋没的抗议
  • 化俗为雅的诗学追求
  • 对生命潜能的思考
  1. 表现手法:
  • 托物言志
  • 夸张手法(鱼化龙)
  • 细节白描
  • 象征手法

评价

  1. 宋·黄伯思:”‘怪龙鳞’三字,得物外之趣”
  2. 明·王嗣奭:”杜公咏物,必含兴寄”
  3. 清·仇兆鳌:”结句见才大难用之恨”
  4. 近人闻一多:”展现唐代长江渔猎文化”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