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凤行

杜甫

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山巅朱凤声嗷嗷。
侧身长顾求其曹,翅垂口噤心甚劳。
下愍百鸟在罗网,黄雀最小犹难逃。
愿分竹实及蝼蚁,尽使鸱枭相怒号。

拼音

jūn bú jiàn xiāo xiāng zhī shān héng shān gāo,shān diān zhū fèng shēng áo áo。
cè shēn cháng gù qiú qí cáo,chì chuí kǒu jìn xīn shèn láo。
xià mǐn bǎi niǎo zài luó wǎng,huáng què zuì xiǎo yóu nán táo。
yuàn fēn zhú shí jí lóu yǐ,jìn shǐ chī xiāo xiāng nù háo。

注释

  1. 朱凤:红色凤凰,杜甫自喻。与《山海经》”丹穴之山有凤”呼应。
  2. 求其曹:寻找同类(暗指志同道合者)。”曹”即侪辈。
  3. 口噤(jìn):闭口不言,喻政治压抑。
  4. 竹实:凤凰食物,喻救济物资。《韩诗外传》:”凤非竹实不食”。
  5. 鸱枭(chī xiāo):猫头鹰,喻残暴官吏。典出《诗经·豳风》。

译文

你可曾见潇湘衡山高耸入云,山顶朱凤发出哀苦鸣叫?
它侧身回望寻找同伴,垂下翅膀沉默不语内心煎熬。
俯身怜悯百鸟陷入罗网,连最小的黄雀也难以脱逃。
愿将竹实分给蝼蚁共享,哪怕惹得鸱枭们愤怒咆哮。

背景

  • 时间地点:769年杜甫漂泊湖南衡州时,目睹臧玠兵乱后”万人尚流冗,举目唯蒿莱”(《遭遇》诗)的惨状。
  • 政治影射:
    • “朱凤”象征诗人虽处江湖之远仍心系苍生;
    • “鸱枭”暗指湖南观察使崔瓘及其牙将臧玠等虐民官吏。
  • 思想发展:较早期《凤凰台》”再光中兴业”的积极救世,此诗更多悲悯无力感。

赏析

  1. 意象系统三重对立:象征体所指道德属性
  2. 艺术突破:
    • 将传统祥瑞”凤凰”改造为痛苦形象,颠覆《诗经》”凤鸣朝阳”的固定意象。
    • “分竹实及蝼蚁”体现儒家”仁民爱物”思想向底层延伸(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具普世性)。
  3. 结构张力:
    • 前四句”仰视”(朱凤困境)→后四句”俯察”(百姓苦难)→形成天地同悲的立体空间感。

评价

  • 宋·黄希:”公自比朱凤,虽饥渴不忘其仁,视韩愈《病鸱》诗尤见圣贤用心”(《补注杜诗》)。
  • 明·王嗣奭:”‘愿分’二语,即’安得广厦千万间’之意,而托之神禽更觉悲怆”(《杜臆》卷十)。
  • 清·杨伦:”结句斩截,与《义鹘行》’巨颡拆老拳’同属金刚怒目相”(《杜诗镜铨》卷十九)。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