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谷行

杜甫

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
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牛尽耕,蚕亦成。
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行。

拼音

​Tiān xià jùn guó xiàng wàn chéng,wú yǒu yī chéng wú jiǎ bīng。
Yān dé zhù jiǎ zuò nóng qì,yī cùn huāng tián niú dé gēng。
Niú jìn gēng,cán yì chéng。
Bù láo liè shì lèi pāng tuó,nán gǔ nǚ sī xíng fù xíng。

注释​

  1. ​​郡国​​:古代行政区划单位,这里泛指全国各城邑。
  2. ​​甲兵​​:铠甲和兵器,代指军队与战争。
  3. ​​焉得​​:怎能,表示一种强烈的愿望。
  4. ​​铸甲作农器​​:将制造兵器的金属用来铸造农具。
  5. ​​荒田​​:荒芜的田地。
  6. ​​牛得耕​​:牛可以用来耕种田地。
  7. ​​蚕亦成​​:养蚕业得以发展。
  8. ​​烈士​​:指为国家征战牺牲的勇士。
  9. ​​滂沱​​:形容泪流满面。
  10. ​​男谷女丝​​:男子种谷,女子养蚕,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分工。
  11. ​​行复行​​:往来不绝,形容生活安定、生产繁忙的景象。

译文​

天下的郡国数以千计,没有一座城没有军队和武器。
怎能将铠甲铸成农具,让一寸荒田也能有牛耕种?
如果牛都能耕田,蚕也能养好,
就不用让勇士们泪流满面,男子种谷,女子养蚕,生活安定,生产繁忙。

背景​

  1. ​​历史事件​​:此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杜甫晚年漂泊西南,目睹战乱对百姓的摧残,借“铸甲为农器”的愿望,表达对和平与安定的渴望。
  2. ​​地域关联​​:诗中未明确提及具体地点,但“天下郡国”暗示全国范围的战乱,反映了杜甫对国家动荡的深切忧虑。
  3. ​​个人心境​​:杜甫素有“诗圣”之称,其诗作常以百姓疾苦为主题,此诗通过“铸甲为农器”的设想,展现其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对战争的控诉。

赏析​

  1. ​​意象张力​​:
    • ​​战争意象​​:“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以夸张手法描写战乱之普遍,渲染战争的残酷。
    • ​​生产意象​​:“牛得耕,蚕亦成”通过牛耕与养蚕的场景,描绘和平生活的美好愿景。
  2. ​​情感层次​​:
    • ​​悲悯​​:“无有一城无甲兵”表现对百姓困苦的深切同情。
    • ​​渴望​​:“焉得铸甲作农器”抒发对和平与安定的强烈愿望。
    • ​​欣慰​​:“男谷女丝行复行”描绘和平生活的美好画面,情感由悲转喜。
  3. ​​语言风格​​:
    • 语言质朴而情感深沉,继承杜甫“沉郁顿挫”的特点,末句“男谷女丝行复行”以平实的描写收束,却蕴含深远的希望。

评价​

  1. ​​苏轼评杜甫​​:“诗至于子美,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可印证此诗“沉郁顿挫”的风格传承。
  2. ​​现代学者​​:“杜甫的《蚕谷行》通过战争与和平的对比,深刻揭示了百姓的苦难与对和平的渴望,堪称咏史怀古与讽喻现实的典范。”(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