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牙行

杜甫

秋日野亭千橘香,楚人重橘不重桑。
蚕老茧成不庇身,虎牙山前白昼昏。
长男少女俱憔悴,饥鹰未饱肉先尽。
使我叹息终朝坐,干戈未定何由脱。

拼音

Qiū rì yě tíng qiān jú xiāng,Chǔ rén zhòng jú bù zhòng sāng。
Cán lǎo jiǎn chéng bù bì shēn,Hǔ yá shān qián bái zhòu hūn。
Zhǎng nán shào nǚ jù qiáo cuì,Jī yīng wèi bǎo ròu xiān jìn。
Shǐ wǒ tàn xī zhōng cháo zuò,Gān gē wèi dìng hé yóu tuō。

注释

  1. 虎牙:山名,在今湖北省宜昌市
  2. 千橘香:形容橘树众多
  3. 楚人重橘:楚地人重视橘树种植
  4. 蚕老茧成:蚕已结茧
  5. 白昼昏:白天也昏暗不明
  6. 长男少女:泛指百姓
  7. 饥鹰:比喻贪官污吏
  8. 干戈:指战乱

译文

秋日野亭橘香四溢,楚人重橘不重桑蚕。
蚕已结茧难御风寒,虎牙山前白昼昏暗。
男女老少面容憔悴,贪官未饱民脂已尽。
令我整日叹息独坐,战乱未平何以解脱。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流寓夔州期间。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各地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诗人途经虎牙山,目睹百姓疾苦,有感而作。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对比手法:”千橘香”与”白昼昏”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手法:”饥鹰”象征贪官污吏
  • 白描手法:如实描绘百姓的悲惨生活
  1. 思想内涵:
  • 揭露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 批判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
  • 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评价

  1. 宋代黄彻评:”子美此诗,写尽乱世民生之苦。”
  2. 清代仇兆鳌注:”此诗悲天悯人,字字血泪。”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