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拼音

rì zhào xiāng lú shēng zǐ yān,yáo kàn pù bù guà qián chuān。
fēi liú zhí xià sān qiān chǐ,yí shì yín hé luò jiǔ tiān。

注释

  1. 香炉:庐山香炉峰
  2. 紫烟:日光照射山雾形成的紫色云烟
  3. 前川:山前的河流
  4. 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代认为天有九重)

译文

阳光照耀香炉峰升起紫色云烟,
远远望去瀑布像白练悬挂山前。
飞泻的激流仿佛直落三千尺,
令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倾泻到人间。

背景

  1. 时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左右
  2. 地点:江西庐山
  3. 背景:
    • 李白青年时期漫游庐山
    • 盛唐山水诗鼎盛时期
    • 反映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
  4. 关联:与《望天门山》同为李白山水诗代表作

赏析

  1. 艺术特色:
    • 色彩对比:”紫烟”与”银河”形成绚丽画面
    • 夸张手法:”三千尺”极言瀑布之高
    • 比喻新奇:将瀑布比作”银河落九天”
    • 动静结合:静态的山峰与动态的飞瀑
  2. 情感表达:
    • 前两句展现诗人审美愉悦
    • 后两句抒发豪迈情怀
    • “疑是”二字体现浪漫想象
    • 全诗充满盛唐的蓬勃气象
  3. 结构分析:
    • 起:描写环境
    • 承:点明主体
    • 转:具体描绘
    • 合:升华意境

评价

  1. 宋代苏轼:”太白此诗,可谓咏瀑布之绝唱”(《东坡题跋》)
  2. 明代杨慎:”想落天外,气吞云梦”(《升庵诗话》)
  3. 清代沈德潜:”想入非非,妙在’疑是’二字”(《唐诗别裁》)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