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崖有苍鹰,养子黑柏颠。
白蛇登其巢,吞噬恣朝餐。
雄飞远求食,雌者鸣辛酸。
力强不可制,黄口无半存。
其父从西归,翻身入长烟。
斯须领健鹘,痛愤寄所宣。
斗上捩孤影,噭哮来九天。
修鳞脱远枝,巨颡拆老拳。
高空得蹭蹬,短草辞蜿蜒。
折尾能一掉,饱肠皆已穿。
生虽灭众雏,死亦垂千年。
物情有报复,快意贵目前。
兹实鸷鸟最,急难心炯然。
功成失所往,用舍何其贤。
近经潏水湄,此事樵夫传。
飘萧觉素发,凛欲冲儒冠。
人生许与分,只在顾盼间。
聊为《义鹘行》,用激壮士肝。
拼音
yīn yá yǒu cāng yīng,yǎng zǐ hēi bǎi diān。
bái shé dēng qí cháo,tūn shì zì zhāo cān。
xióng fēi yuǎn qiú shí,cí zhě míng xīn suān。
lì qiáng bù kě zhì,huáng kǒu wú bàn cún。
qí fù cóng xī guī,fān shēn rù cháng yān。
sī xū lǐng jiàn gǔ,tòng fèn jì suǒ xuān。
dòu shàng liè gū yǐng,jiào xiāo lái jiǔ tiān。
xiū lín tuō yuǎn zhī,jù sǎng chāi lǎo quán。
gāo kōng dé cèng dèng,duǎn cǎo cí wān yán。
zhé wěi néng yī diào,bǎo cháng jiē yǐ chuān。
shēng suī miè zhòng chú,sǐ yì chuí qiān nián。
wù qíng yǒu bào fù,kuài yì guì mù qián。
zī shí zhì niǎo zuì,jí nàn xīn jiǒng rán。
gōng chéng shī suǒ wǎng,yòng shě hé qí xián。
jìn jīng jué shuǐ méi,cǐ shì qiáo fū chuán。
piāo xiāo jué sù fà,lǐn yù chōng rú guān。
rén shēng xǔ yǔ fèn,zhī zài gù pàn jiān。
liáo wéi 《yì gǔ xíng》,yòng jī zhuàng shì gān。
注释
- 义鹘(gǔ):正义的隼,诗中代指替苍鹰复仇的猛禽。
- 黄口:雏鸟,典出《孔子家语》”黄口尽得”。
- 巨颡(sǎng):宽大的额头,指蛇头部。
- 修鳞:长蛇,语出《楚辞》”蝮蛇修鳞”。
- 潏(jué)水:长安附近河流,杜甫曾居此。
- 用舍:出处行藏,典出《论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译文
幽暗山崖住着苍鹰,在黑柏树顶养育幼雏。
白蛇攀上它的巢穴,肆意吞食清晨美餐。
雄鹰远飞外出觅食,雌鹰哀鸣声声心酸。
白蛇力大难以制止,雏鸟半数已被残害。
雄鹰自西方飞归,转身隐入云烟之间。
片刻带来矫健鹘鸟,将满腔悲愤来宣战。
冲天而起翻转孤影,厉声呼啸自九霄来。
长蛇从高枝坠落,巨头遭利爪击碎。
高空翻滚跌落,草丛告别蜿蜒身姿。
断尾虽能一甩,肚肠早已洞穿。
生前虽灭众雏,死后遗臭千年。
万物自有报应,快意就在眼前。
此鹘真乃猛禽之冠,急难之心光明可鉴。
功成后隐去踪迹,进退何等贤明。
近日经过潏水岸,此事樵夫口口传。
白发因之感奋竖起,凛然正气冲冠而起。
人生信义本分,决断只在瞬间。
聊作这首《义鹘行》,用以激荡壮士肝胆。
背景
- 时间:乾元元年(758年)杜甫任左拾遗时作
- 创作契机:据《杜诗详注》考,取材终南山真实见闻
- 政治隐喻:
- 白蛇喻安史叛军(”吞噬”象征河北沦陷)
- 义鹘比郭子仪等平叛将领
- 文学渊源:继承曹植《鹖赋》咏鸟传统而更具叙事性
赏析
《义鹘行》展现了杜甫将动物寓言提升为道德史诗的非凡创造力。诗歌以”阴崖苍鹰”的家庭悲剧开篇,白蛇吞噬雏鸟的残忍场景,通过”鸣辛酸””无半存”等细节刻画,建立起强烈的道德张力。当雄鹰”翻身入长烟”求援时,叙事节奏陡然加速,义鹘”斗上捩孤影”的出场如武侠小说般充满戏剧性,”巨颡拆老拳”的复仇场面更是唐代诗歌中最具暴力美学的片段之一。
诗人巧妙构建了三重象征体系:自然界的鹰蛇之战,对应着人世间的正邪对抗;鹘鸟”功成失所往”的侠客作风,又暗合士大夫”用舍行藏”的理想人格;而”樵夫传”的民间视角,使这个英雄叙事具有了市井传说的鲜活质感。在”修鳞脱远枝”到”饱肠皆已穿”的七句连续动作描写中,杜甫创造性地将《史记·刺客列传》的笔法移用于禽鸟搏斗,每个动词都如电影特写镜头般精准有力。
诗歌最深刻处在于其伦理思考。从”物情有报复”的朴素正义观,到”用舍何其贤”的政治哲学,最终升华为”人生许与分”的生命信条。结尾”用激壮士肝”的创作宣言,表明杜甫已将动物故事转化为精神火炬,这种将自然观察、道德寓言、政治隐喻熔于一炉的写法,直接启发了柳宗元《笼鹰词》等中唐寓言诗。
评价
- 宋·黄庭坚:”子美《义鹘行》如荆卿入秦,凛凛有生气”(《山谷题跋》)
- 明·王嗣奭:”‘巨颡拆老拳’五字,已开韩愈《斗鸡联句》奇险一派”(《杜臆》)
- 清·浦起龙:”末段忽入议论,如太史公赞,冷峭中自寓热肠”(《读杜心解》)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