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马

杜甫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拼音

chéng ěr yì yǐ jiǔ,tiān hán guān sài shēn。
chén zhōng lǎo jìn lì,suì wǎn bìng shāng xīn。
máo gǔ qǐ shū zhòng?xùn liáng yóu zhì jīn。
wù wēi yì bù qiǎn,gǎn dòng yī chén yín。

注释

  1. 关塞深:指秦州(今甘肃天水)边塞环境,时杜甫流寓于此
  2. 尘中老尽力:化用《荀子》”老骥伏枥”而更添沧桑
  3. 殊众:与众不同,暗用《相马经》”马有驽骥”
  4. 沉吟:深思,典出曹操《短歌行》”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译文

骑乘你已经很久,边塞天寒地冻。
风尘里耗尽气力,岁末病痛伤身。
毛色骨架岂出众?驯良品性贯始终。
虽为微物情义重,令我感动久沉吟。

背景

  • 时间:乾元二年(759年)冬杜甫流寓秦州时作
  • 历史情境:
    • 是年唐军邺城大败,战马损耗惨重
    • 杜甫因营救房琯被贬,辗转陇右
  • 诗学定位:
    • 与《瘦马行》构成姊妹篇
    • 较《瘦马行》的叙事性,此诗更重抒情浓缩

赏析

《病马》以十六字微型史诗的体量,承载着杜甫对生命韧性的深刻礼赞。诗人采用”你-我”对话结构,在”乘尔亦已久”的日常叙旧中,悄然植入”关塞深”的时空纵深感。马匹的”老尽力”与”病伤心”,既是动物实况,更是诗人自身”支离东北风尘际”(《咏怀古迹》句)的镜像写照。毛骨”岂殊众”的反问,颠覆了传统咏马诗对骏骨龙媒的崇拜,展现出对平凡生命的平等观照。

在艺术表现上,杜甫创造了”物小而意深”的审美范式。前四句通过”久-深-老-晚”的时间层递,构建出压缩的沧桑感;后四句以”岂-犹-不-一”的虚词转折,完成从物象到心象的升华。尤其”感动一沉吟”的结语,将《瘦马行》的铺叙转化为刹那的哲思顿悟,这种”显微阐幽”的手法,直接影响了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的创作。

诗歌最动人处在于其伦理温度。当众多盛唐诗人描写天马、骅骝时,杜甫将目光投向”尘中老尽力”的病马,这种对弱势生命的共情,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民本思想一脉相承。而”驯良犹至今”的品格肯定,又暗含对自身”虽萎绝其亦何伤兮”(《离骚》句)的坚守,物我交融达到浑然天成之境。

评价

  • 宋·刘辰翁:”二十字中,见老杜一生怜才之意”(《集千家注杜诗》)
  • 明·王嗣奭:”较《瘦马行》益简益悲,如闻老马喘息之声”(《杜臆》)
  • 清·沈德潜:”物微意重,与《孤雁》同是宇宙至文”(《唐诗别裁》)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