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年鹖冠子,叹世鹿皮翁。
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
猿鸣秋泪缺,雀噪晚愁空。
黄落惊山树,呼儿问朔风。
拼音
shēng nián hé guàn zǐ,tàn shì lù pí wēng。
yǎn fù jǐ shí àn,ěr cóng qián yuè lóng。
yuán míng qiū lèi quē,què zào wǎn chóu kōng。
huáng luò jīng shān shù,hū ér wèn shuò fēng。
注释
- 鹖冠子:战国隐士,此处指隐逸生活
- 鹿皮翁:古代仙人,喻指避世之人
- 秋泪缺:因耳聋听不到猿鸣而少泪
- 晚愁空:因耳聋听不到雀噪而愁绪落空
- 朔风:北风
译文
生来向往鹖冠子,叹世追慕鹿皮翁。
双眼何时再昏暗,双耳前月已失聪。
猿啼难闻秋泪少,雀噪不闻晚愁空。
黄叶惊落山树上,唤儿来问北风声。
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年)秋,杜甫56岁流寓夔州时。诗中通过”耳聋”病痛展现三重背景:
- 身体状况:晚年耳聋的生理痛苦
- 精神追求: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季节特征:夔州秋日的萧瑟景象
赏析
- 艺术特色:
- 用典自然(鹖冠子/鹿皮翁)
- 反常表达(”泪缺”/”愁空”)
- 视听通感(黄落/朔风)
- 结句质朴
- 思想内涵:
- 对衰老的独特体验
- 感官缺失的精神困境
- 与自然的疏离感
- 亲情慰藉的温暖
- 表现手法:
- 正话反说
- 细节白描
- 虚实相生
- 留白艺术
评价
- 宋·黄庭坚:”‘泪缺’、’愁空’四字,未经人道”
- 明·王嗣奭:”老杜善写病中真境”
- 清·仇兆鳌:”结句见父子温情”
- 近人冯至:”展现残疾诗人的特殊感知”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