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龙似瞿唐会,江依白帝深。
终年常起峡,每夜必通林。
收获辞霜渚,分明在夕岑。
高斋非一处,秀气豁烦襟。

拼音

lóng sì qú táng huì,jiāng yī bái dì shēn。
zhōng nián cháng qǐ xiá,měi yè bì tōng lín。
shōu huò cí shuāng zhǔ,fēn míng zài xī cén。
gāo zhāi fēi yī chù,xiù qì huō fán jīn。

注释

  1. 龙似:形容云如龙形
  2. 瞿唐:瞿塘峡
  3. 白帝:白帝城
  4. 霜渚:结霜的小洲
  5. 夕岑:傍晚的山峰
  6. 豁烦襟:开阔胸襟

译文

云如巨龙聚瞿塘,江依白帝城幽深。
终年常起峡谷上,每夜必连山林间。
收获时节离霜渚,分明可见傍夕岑。
高斋不只一处有,云气秀丽开烦襟。

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年)秋,杜甫55岁流寓夔州时。诗中通过”云”意象展现三重背景:

  1. 地理特征:夔州多云的气候特点
  2. 生活观察:诗人高斋观云的日常
  3. 精神寄托:自然景物对心灵的慰藉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比喻精妙(云如龙)
  • 时空拓展(终年/每夜)
  • 色彩明暗(霜渚/夕岑)
  • 结句高远
  1. 思想内涵:
  • 对自然气象的敏锐捕捉
  • 漂泊中的心灵净化
  • 山水与人文的融合
  • 开阔胸襟的精神追求
  1. 表现手法:
  • 动静结合
  • 远近相宜
  • 情景交融
  • 留白艺术

评价

  1. 宋·刘辰翁:”‘豁烦襟’三字,道尽山水之效”
  2. 明·王嗣奭:”云龙之喻,惟杜公能道”
  3. 清·仇兆鳌:”夔州云气,经老杜而愈奇”
  4. 近人朱自清:”展现诗人与自然的对话”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