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铜牙弩,开元锦兽张。
花门小前好,此物弃沙场。
拼音
zhēn guān tóng yá nǔ,kāi yuán jǐn shòu zhāng。
huā mén xiǎo qián hǎo,cǐ wù qì shā chǎng。
注释
- 贞观铜牙弩: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的精良弩机
- 开元锦兽张: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的华丽箭囊(饰有兽纹锦缎)
- 花门:指回纥军队(因其旗帜有花卉纹饰)
- 小前好:稍作前驱便显威力
译文
贞观朝的铜牙强弩,开元时的锦缎箭囊。
花门军稍展锋芒后,这兵器竟弃沙场。
背景
此诗作于广德元年(763年)春,杜甫52岁漂泊梓州时。诗中通过兵器意象展现三重背景:
- 历史记忆:太宗、玄宗朝的强盛武备
- 现实军事:借回纥兵平叛的争议
- 诗人态度:对弃用传统武备的痛心
赏析
- 艺术特色:
- 今昔对比(贞观开元/当下)
- 意象浓缩(弩/箭囊代指盛唐)
- 反讽笔法(”小前好”)
- 结句沉痛
- 思想内涵:
- 对盛唐武备的追忆
- 对外援军事的隐忧
- 对传统遗失的痛惜
- 历史反思的深度
- 表现手法:
- 借物喻史
- 以小见大
- 今典暗用
- 留白艺术
评价
- 宋·刘辰翁:”‘弃沙场’三字,写尽盛衰”
- 明·王嗣奭:”兵器意象,最见杜陵史眼”
- 清·仇兆鳌:”对比手法,刺透时弊”
- 近人陈寅恪:”展现军事外交的深层忧虑”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