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ǔ jiāng duì yǔ
曲江对雨
chéng shàng chūn yún fù yuàn qiáng, jiāng tíng wǎn sè jìng nián fāng.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lín huā zhe yǔ yān zhī shī, shuǐ xìng qiān fēng cuì dài zhǎng.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lóng wǔ xīn jūn shēn zhù niǎn, fú róng bié diàn mán fén xiāng.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hé shí zhào cǐ jīn qián huì, zàn zuì jiā rén jǐn sè páng.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详情介绍
词句注释
⑴年芳:美好的春色。
⑵著(zhuó):附着,附加。湿:一作“落”。
⑶水荇(xìng):多年生水草。
⑷龙武新军:指唐肃宗新建神武天骑。深:一作“经”。辇(niǎn):帝王专用的车乘。
⑸芙蓉别殿:芙蓉园中的宫殿。谩焚香:谓空焚香以待。
⑹金钱会:唐代宫中撒钱之游戏。
白话译文
春天的云彩倦卧在芙蓉苑的墙上,苍茫暮色下江亭矗立,春景寂静。
林中的花朵附着雨珠颜色更浓,水荇挥舞着翠带,牵引着阵阵微风。
龙武禁军簇拥龙辇盛大出行的景象不再,如今已是龙辇深藏,芙蓉别殿白白地焚香以待。
什么时候皇帝才能下诏重现金钱会的盛况?即便短暂也让我重拾沉醉于锦瑟丽音的好时光。
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春,与《曲江二首》《曲江对酒》等诗大约作于同时。其时杜甫在左拾遗任上,虽任拾遗,但有名无实,空怀报国之心,不受重用,因作此诗以抒慨。
此诗上半篇写雨中寂静荒凉春景,下半篇转入故君之思,兴衰之叹。全诗抚今追昔,低徊蕴藉。首联写景,先大处落墨,勾出全景,重在写静态。春云低垂,笼罩宫城,覆压苑墙;斜晖脉脉,江亭寂寂,暮霭沉沉,芳草萋萋:虽是春景,生意盎然,却了无人迹,一派荒凉落寞。一“覆”,一“静”,既凸显眼前之景的冷清郁闷,又透露出时移世易,物是人非的沧桑感。颔联直承而下,从细部用笔,由面到点,写曲江胜景,重在写动态,将满怀幽思作进一步渲染。杂花生树,落英缤纷,本已迷人眼目,又经如酥春雨的润泽,更觉楚楚可怜,娇媚动人。“湿”字,也有选本作“落”,以为用“落”字更有余韵。春雨迷蒙,飞红万点,飘零曲江,随波逐流。枯坐江亭的诗人面对此景,不禁生出万分惆怅与凄苦之情,恰如落红离枝,盛唐气象已渐行渐远,诗人不免潸然掉泪。这是移情于景的妙句。颈联讲当年玄宗皇帝,曾率领龙武禁军,自夹城趋芙蓉园,笳鼓齐鸣,车声雷动,旌麾蔽日。到此时,驰道依存,空余废辇,殿门深锁,无人焚香,戒备森严。作者曾有诗云“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然而兴衰无常,此刻曲江一派凄清冷寂,空自让人凭悼。尾联描绘了一个君臣同欢、歌舞升平的宴饮嬉游之景。作者巧妙地用“何时”一词表现出自己的期盼。
此诗绘景浓艳,意境静穆清冷;抒情婉转,感慨深沉曲折。在忆旧与憧憬中隐约可见诗人的忠君忧国之心以及颓然自放之念。“何时”表明这种狂想充其量是一场豪梦而已。杜甫曾受用于玄宗,安史劫后,新君(即肃宗)上场,肃宗因当日分镇之命,几撼其储皇之位,衷心隐处,不搛于若翁,故将玄宗移居西内,并将其旧侍翦除殆尽,玄宗暮境悲凉,杜甫不得新君恩宠,也就愈念当日如鱼得水的佳境了。此联抒情极其惨痛。“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明知逝水难回,却渴盼恩泽重沐,一展抱负,这不能不令人伤感。“暂醉”,其实只能是转瞬即逝的精神麻醉罢了。
浦起龙认为此诗“神远思深,忆上皇也”。杜甫曲江诸篇,虽侧写失志思退之意,也流露出缅怀盛世、依恋上皇之情;此诗之所以“神远思深”而“忆上皇”,主要还是由于自己属于以房琯为首的旧臣党,不为唐肃宗和新贵所容,政治上感到很苦恼所致。此诗与曲江诸篇,在思想感情上还是息息相关的,都是作者愤懑、悒郁心境的表露。
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尘史》曰:杜审言,子美之祖也。则天时,以诗擅名,与宋之问唱和。其诗有“绾雾青条弱,牵风紫蔓长”……若子美“林花着雨胭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虽不袭其意,而语句、体格、脉络,盖可谓入宗而取法矣。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唐陈彝曰:三、四,杜诗中娇艳者。结说“暂醉”,见此老宿情之薄。周珽曰:深情婉韵,娓娓缱绻,令人可思。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托意自静,故肓人多所附会。
明末清初黄生《杜诗说》:一“静”字,见出风景寂寥。然景则寂寥,诗语偏极浓艳。
明末清初仇兆鳌《杜诗详注》:王彦辅曰:此诗题于院壁,“湿”字为蜗蜓所蚀,苏长公、黄山谷、秦少游偕僧佛卬,因见缺字,各拈一字补之。苏云“润”,黄云“老”,秦云“嫩”,佛印云“落”,觅集验之,乃“湿”字也。出于自然。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离乱初复,追思极盛,悄然悲慨,无限深情。后四句一气滚出,仍望有承平之乐,语偏浓至,气自空苍,此中晚所望而不及者也。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是诗不与诸篇一例,神远思深,忆上皇也。对“雨”则景益寂寥,故回首繁华,不堪俯仰,只一“静”字笼通首。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全祖望云:肃宗惑于悍妇,承欢缺如,诗有感于此,而含毫渺然,真温柔敦厚之遗。以丽句写其哀思,尤玉溪所心摹手追者。金钗歌舞,旧地宛然(“林花著雨”四句下)。结语无限低徊。 [3]
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江亭”句;雨景如画。“龙武”句写南内凄凉,深情无限。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