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出左掖

杜甫

昼刻传呼浅,春旗簇仗齐。
退朝花底散,归院柳边迷。
楼雪融城湿,宫云去殿低。
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

拼音

zhòu kè chuán hū qiǎn,chūn qí cù zhàng qí。
tuì cháo huā dǐ sàn,guī yuàn liǔ biān mí。
lóu xuě róng chéng shī,gōng yún qù diàn dī。
bì rén fén jiàn cǎo,qí mǎ yù jī qī。

注释

  1. 左掖:唐代门下省别称(因在皇宫左侧)
  2. 昼刻:白昼计时器(铜漏)的刻度
  3. 谏草:谏议奏章的草稿
  4. 鸡栖:黄昏鸡归巢时分
  5. 春旗:春季仪仗旗帜

译文

白昼漏刻传报声轻,春旗仪仗排列整齐。
退朝后在花下分散,回院时沿柳边迷离。
楼顶残雪融湿城墙,宫云低垂掠过殿脊。
避人焚烧谏议草稿,骑马归时已近黄昏。

背景

此诗作于乾元元年(758年)春,杜甫47岁任左拾遗时。诗中展现三重背景:

  1. 官职特征:谏官需保密的工作性质
  2. 宫廷景象:春季傍晚的宫禁风光
  3. 行为细节:焚稿避人的职业习惯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时空推移(朝退-归院-黄昏)
  • 动静结合(传呼-焚草)
  • 细节白描(”花底散””柳边迷”)
  • 结句含蓄
  1. 思想内涵:
  • 谏官的职业操守
  • 对宫禁风物的审美
  • 仕途中的谨慎心态
  • 黄昏归途的孤独感
  1. 表现手法:
  • 以景衬情
  • 以小见大
  • 虚实相生
  • 留白艺术

评价

  1. 宋·刘辰翁:”‘焚谏草’三字,写尽谏官风骨”
  2. 明·王嗣奭:”宫禁晚景,惟杜公能传”
  3. 清·浦起龙:”结句有陶渊明’鸡鸣桑树颠’遗韵”
  4. 近人陈贻焮:”展现唐代文官的职业画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