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

杜甫

冠冕通南极,文章落上台。
诏从三殿去,碑到百蛮开。
野馆浓花发,春帆细雨来。
不知沧海上,天遣几时回。

拼音

guān miǎn tōng nán jí,wén zhāng luò shàng tái。
zhào cóng sān diàn qù,bēi dào bǎi mán kāi。
yě guǎn nóng huā fā,chūn fān xì yǔ lái。
bù zhī cāng hǎi shàng,tiān qiǎn jǐ shí huí。

注释

  1. 张司马:张姓官员(时任翰林学士兼司马)
  2. 南海:指岭南地区
  3. 勒碑:刻碑记事
  4. 三殿:大明宫麟德殿(朝廷决策重地)
  5. 百蛮:南方少数民族
  6. 天遣:皇帝派遣

译文

官仪威仪通南海,文章华彩出上台。
奉诏自三殿出发,碑文将使百蛮开。
驿馆野花正浓放,春江细雨扬帆来。
不知沧茫大海上,天子何时召你回?

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年)春,杜甫57岁漂泊江陵时。诗中展现三重背景:

  1. 政治任务:朝廷在岭南立碑宣威
  2. 地理认知:唐代对南海的想象
  3. 个人处境:诗人漂泊中的送别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气象恢宏(南极/沧海)
  • 虚实相生(眼前景/远方事)
  • 细节生动(浓花/细雨)
  • 结句悠远
  1. 思想内涵:
  • 对朝廷威仪的赞颂
  • 对友人使命的重视
  • 对南海风物的想象
  • 漂泊者的时空感慨
  1. 表现手法:
  • 以小见大
  • 今典活用
  • 情景交融
  • 留白艺术

评价

  1. 宋·黄彻:”‘天遣’二字,含蓄不尽”
  2. 明·王嗣奭:”送使南海诗第一”
  3. 清·浦起龙:”结句有盛唐气韵”
  4. 近人陈寅恪:”展现唐代的边疆意识”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