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其二

杜甫

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
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
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
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

拼音

yě sì chuí yáng lǐ,chūn qí luàn shuǐ jiān。
měi huā duō yìng zhú,hǎo niǎo bù guī shān。
chéng guō zhōng hé shì,fēng chén qǐ zhù yán。
shuí néng gòng gōng zǐ,bó mù yù jù huán。

注释

  1. 春畦:春天的田垄
  2. 风尘:指仕途奔波
  3. 驻颜:保持容颜不老
  4. 公子:指郑驸马
  5. 薄暮:傍晚时分

译文

野寺掩映垂杨里,春田错落水渠间。
娇美花儿多傍竹,好鸟流连不思山。
城郭奔波为何事,风尘岂能驻容颜。
谁人能与公子共,黄昏时分同归还?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十载(751年)春,杜甫40岁困居长安时。诗中展现三重背景:

  1. 地理特征:韦曲的田园风光
  2. 社交活动:陪同驸马游赏
  3. 心理状态:对仕隐选择的思考

赏析

  1. 艺术特色:
  • 空间对照(野寺/城郭)
  • 动静结合(垂杨/乱水)
  • 意象象征(好鸟/风尘)
  • 结句含蓄
  1. 思想内涵:
  • 对自然美景的沉醉
  • 对仕途奔波的反思
  • 对知音相伴的渴望
  • 黄昏意象的生命感悟
  1. 表现手法:
  • 借景抒情
  • 虚实相生
  • 今典活用
  • 留白艺术

评价

  1. 宋·刘辰翁:”‘岂驻颜’三字,道尽宦游苦楚”
  2. 明·王嗣奭:”薄暮结句,余韵悠长”
  3. 清·浦起龙:”好鸟不归,自况最妙”
  4. 近人朱自清:”展现盛唐文人的黄昏情结”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