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拼音
Zhū gě dà míng chuí yǔ zhòu, zōng chén yí xiàng sù qīng gāo.
Sān fēn gē jù yū chóu cè, wàn gǔ yún xiāo yì yǔ máo.
Bó zhòng zhī jiān jiàn Yī Lǚ, zhǐ huī ruò dìng shī Xiāo Cáo.
Yùn yí Hàn zuò zhōng nán fù, zhì jué shēn jiān jūn wù láo.
注释
- 宗臣:世所宗仰的名臣
- 纡筹策:曲折周密的谋划
- 一羽毛:如凤凰翱翔云霄(喻杰出)
- 伊吕:伊尹(商)、吕尚(周)
- 萧曹:萧何、曹参(汉初名相)
- 汉祚:汉朝国运
- 身歼:以身殉职
译文
诸葛亮威名永垂天地,
一代名臣遗像肃穆清高。
三分天下的周密筹划,
如万古云霄中的凤凰羽毛。
才能与伊尹吕尚比肩,
运筹帷幄超越萧何曹参。
汉朝气数已尽难恢复,
壮志未酬身死军务劳。
背景
此诗作于766年夔州时期,是组诗终篇。杜甫拜谒武侯祠后,以最高规格的历史评价礼赞诸葛亮,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
赏析
- 艺术特色:
- 评价体系:建立”伊吕-萧曹”坐标系
- 比喻创新:”一羽毛”的崇高化表达
- 时空压缩:三分天下→万古云霄
- 语言力度:”垂””肃””纡””决”等动词运用
- 思想内涵:
- 政治观:对”鞠躬尽瘁”精神的崇奉
- 历史观:天命与人事的辩证思考
- 价值观:才能与品德的统一标准
- 悲剧意识:对”志决身歼”的深刻共鸣
评价
- 宋代朱熹:
“此诗可作《诸葛亮传》赞。” - 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
“咏诸葛诗至杜工部,古今俱废。” -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
“五首之总结,如黄钟大吕。”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