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简苏徯

杜甫

君不见道边废弃池,君不见前者摧折桐。
百年死树中琴瑟,一斛旧水藏蛟龙。
丈夫盖棺事始定,君今幸未成老翁,何恨憔悴在山中。
深山穷谷不可处,霹雳魍魉兼狂风。

拼音

jūn bù jiàn dào biān fèi qì chí,
jūn bù jiàn qián zhě cuī zhé tóng。
bǎi nián sǐ shù zhōng qín sè,
yī hú jiù shuǐ cáng jiāo lóng。
zhàng fū gài guān shì shǐ dìng,
jūn jīn xìng wèi chéng lǎo wēng,
hé hèn qiáo cuì zài shān zhōng。
shēn shān qióng gǔ bù kě chǔ,
pī lì wǎng liǎng jiān kuáng fēng。

注释

  1. 废弃池:荒废的水池(喻指被埋没的人才)
  2. 摧折桐:被摧残的梧桐(传说梧桐可制琴)
  3. 琴瑟:喻指高洁品格
  4. 蛟龙:喻指非凡才能
  5. 盖棺:指人死后才能定论
  6. 魍魉:山中精怪(喻指险恶环境)

译文

君不见道旁荒废的池塘,君不见从前摧折的梧桐。
百年枯木中藏着琴瑟,一斛旧水里潜伏蛟龙。
大丈夫盖棺方能定论,你今幸未成衰朽老翁,何必困顿憔悴在山中。
深山穷谷非久留之地,霹雳鬼魅又夹着狂风。

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年)冬,杜甫57岁漂泊湖南时。诗中展现三重背景:

  1. 地理特征:湖南山区的恶劣环境
  2. 交游关系:对友人苏徯的劝勉
  3. 人生感悟:对人才埋没的思考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比兴手法(废池/枯桐)
  • 意象象征(琴瑟/蛟龙)
  • 劝诫语气(”何恨”)
  • 结句警醒
  1. 思想内涵:
  • 对友人潜能的肯定
  • 对恶劣环境的认知
  • 积极进取的劝勉
  • 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1. 表现手法:
  • 借物喻人
  • 虚实相生
  • 今典活用
  • 留白艺术

评价

  1. 宋·黄彻:”‘藏蛟龙’三字,见杜公识人”
  2. 明·王嗣奭:”劝勉诗别开生面”
  3. 清·杨伦:”废池枯桐,喻象独绝”
  4. 近人闻一多:”展现杜甫的人才观”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