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
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
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
拼音
Huí shǒu fú sāng tóng zhù biāo,míng míng fēn jìn wèi quán xiāo。
Yuè shang fěi cuì wú xiāo xī,nán hǎi míng zhū jiǔ jì liáo。
Shū xī céng wéi dà sī mǎ,zǒng róng jiē chā shì zhōng diāo。
Yán fēng shuò xuě tiān wáng dì,zhǐ zài zhōng chén yì shèng cháo。
注释
- 扶桑铜柱:东汉马援在交趾立铜柱(今越南北部)
- 冥冥氛祲:昏暗的灾祸之气(指藩镇割据)
- 越裳翡翠:交趾进贡的珍禽(代指朝贡体系崩溃)
- 南海明珠:岭南贡品(暗指岭南节度使失职)
- 殊锡:特殊赏赐
- 大司马:最高武职(汉代称太尉)
- 侍中貂:侍中的貂尾冠饰(代指高官)
- 炎风朔雪:南方热风与北方寒雪(喻疆域辽阔)
- 翊:辅佐
译文
回望南方马援铜柱故地,
昏暗的祸乱仍未消散。
越裳翡翠久无进贡消息,
南海明珠早已断绝往来。
诸将曾受封大司马尊位,
统帅皆加侍中貂饰荣衔。
无论炎方朔漠皆王土,
只待忠臣辅佐圣明天子!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针对安史之乱后唐朝对岭南控制力衰退、朝贡体系瓦解的现状,批判将领们徒有虚衔却无实绩。
赏析
- 艺术特色:
- 空间拓展:从铜柱(极南)到朔雪(极北)的疆域想象
- 意象并置:翡翠/明珠(珍宝)vs氛祲/炎风(乱象)
- 反讽手法:”殊锡””侍中貂”与”无消息”对照
- 语言凝重:”冥冥””寂寥”的压抑感
- 思想内涵:
- 政治观:强调中央对边疆的实际控制
- 外交观:重视朝贡体系的象征意义
- 历史观:以马援功业反衬当下无能
- 价值观:虚衔与实绩的辩证关系
评价
- 宋代黄鹤《补注杜诗》:
“此诗可作《唐书·地理志》序。” -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
“以马伏波(马援)起,以’翊圣朝’结,深得《春秋》笔法。” -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
“二十八字,一部《王会图》。”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