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拼音
Yī piàn huā fēi jiǎn què chūn, fēng piāo wàn diǎn zhèng chóu rén.
Qiě kàn yù jìn huā jīng yǎn, mò yàn shāng duō jiǔ rù chún.
Jiāng shàng xiǎo táng cháo fěi cuì, yuàn biān gāo zhǒng wò qí lín.
Xì tuī wù lǐ xū xíng lè, hé yòng fú míng bàn cǐ shēn.
注释
- 减却春:减损了春色
- 花经眼:花朵从眼前飘过
- 翡翠:翠鸟(喻贵族子弟)
- 高冢:贵族坟墓
- 麒麟:石麒麟(墓前神兽)
- 物理:事物盛衰之理
- 浮名:虚名
译文
一片花瓣飞落便减损了春色,
风中万点飘零更添愁绪。
且看这即将凋尽的花朵,
莫因伤感而停杯不饮。
江边小堂里翡翠鸟筑巢,
御苑旁高坟上石麒麟倒卧。
细思万物兴衰当及时行乐,
何必让虚名束缚此生?
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春,杜甫47岁任左拾遗时。时值安史之乱未平,诗人借曲江暮春景象,抒发政治失意后的豁达之思。
赏析
- 艺术特色:
- 以小见大:”一片花飞”到”万点愁人”的递进
- 意象对比:翡翠(生)与麒麟冢(死)
- 哲理升华:从”物理”到”浮名”的思辨
- 语言凝练:”减却””欲尽”的精准动词
- 思想内涵:
- 自然观:对春光流逝的敏锐感知
- 人生观:超越名利的豁达
- 历史观:贵族兴衰的隐喻
- 价值观:现世享乐的合理性
评价
- 宋代苏轼《东坡题跋》:
“此老诗至此处,已入圣域。” - 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
“‘细推物理’四字,道尽杜陵一生学问。” -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
“前半写景,后半写怀,天然分界。”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