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拼音

Wàn lǐ qiáo xī yī cǎo táng, bǎi huā tán shuǐ jí cāng láng.
Fēng hán cuì xiǎo juān juān jìng, yǔ yì hóng qú rǎn rǎn xiāng.
Hòu lù gù rén shū duàn jué, héng jī zhì zǐ sè qī liáng.
Yù tián gōu hè wéi shū fàng, zì xiào kuáng fū lǎo gèng kuáng.

注释

  1. 万里桥:成都著名桥梁
  2. 百花潭:浣花溪别名
  3. 翠筱:翠绿细竹
  4. 娟娟净:秀美洁净
  5. 雨裛(yì):雨露滋润
  6. 红蕖:红色荷花
  7. 厚禄故人:做高官的旧友
  8. 恒饥:长期饥饿
  9. 填沟壑:指死亡(谦称)
  10. 疏放:疏狂放达

译文

万里桥西有我的草堂,
百花潭水可比沧浪。
微风含翠竹秀美洁净,
细雨润红荷缓缓飘香。
做官的老友音书断绝,
饥饿的幼子面色凄凉。
将死之人唯有疏狂,
自笑这狂夫老来更狂。

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夏,杜甫49岁初居成都草堂时。虽居美景之中,却面临断粮困境,以”狂夫”自嘲表达穷且益坚的傲骨。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景情反差:前四句美景与后四句困顿的强烈对比
  • 自我解构:”狂夫”形象的矛盾塑造
  • 炼字精准:”含””裛”的拟人化运用
  • 结构张力:由景入情的突然转折
  1. 思想内涵:
  • 生命观:面对死亡的豁达
  • 价值观:贫困中的精神坚守
  • 自然观:美景对苦难的超越
  • 自我认知:对”疏狂”的自觉选择

评价

  1. 宋代刘辰翁评:
    “前四句可画,后四句可哭。”
  2. 明代王嗣奭《杜臆》:
    “‘老更狂’三字,抵得一部《离骚》。”
  3.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
    “结句自嘲,实乃自傲。”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