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成

杜甫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拼音

Bèi guō táng chéng yīn bái máo, yuán jiāng lù shú fǔ qīng jiāo.
Qī lín ài rì yín fēng yè, lóng zhú hé yān dī lù shāo.
Zàn zhǐ fēi wū jiāng shù zǐ, pín lái yǔ yàn dìng xīn cháo.
Páng rén cuò bǐ Yáng Xióng zhái, lǎn duò wú xīn zuò jiě cháo.

注释

  1. 背郭:背靠城郭(指成都)
  2. 白茅:茅草屋顶
  3. 桤林:桤木林(蜀地常见树种)
  4. 笼竹:丛竹
  5. 飞乌:乌鸦
  6. 将数子:带着几只幼鸟
  7. 扬雄宅:汉代学者扬雄的宅邸(在成都)
  8. 解嘲:扬雄曾作《解嘲》文

译文

背靠城郭的草堂盖好白茅屋顶,
沿着江边熟悉的小路俯瞰青翠郊野。
桤木林遮天蔽日,树叶在风中吟唱,
丛竹间雾气缭绕,竹梢滴落露珠。
乌鸦带着幼鸟在此短暂栖息,
燕子频频飞来商量筑新巢。
旁人错将此宅比作扬雄故居,
我这懒散之人无心作文辩解。

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夏,杜甫49岁,在成都浣花溪畔建成草堂后所作。通过描写草堂环境,表达暂得安居的欣慰与疏懒自适的心境。

赏析

  1. 艺术特色:
  • 空间经营:从”背郭”到”青郊”的视野展开
  • 视听通感:”吟风叶”与”滴露梢”的细腻描摹
  • 动物叙事:飞乌、语燕的拟人化书写
  • 用典翻新:对扬雄典故的消解态度
  1. 思想内涵:
  • 生活观:简朴居所的满足感
  • 自然观:与动植物的和谐共处
  • 自我认知:疏懒文人形象的塑造
  • 历史意识:对先贤的平视态度

评价

  1. 宋代刘辰翁评:
    “寻常茅屋,写得如神仙洞府。”
  2. 明代王嗣奭《杜臆》:
    “‘懒惰无心’四字,是草堂真精神。”
  3.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
    “结句看似自谦,实乃自得。”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