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马使二角鹰

杜甫

悲台萧瑟石巃嵸,哀壑杈丫浩呼汹。
中有万里之长江,回风滔日孤光动。
角鹰翻倒壮士臂,将军玉帐轩翠气。
二鹰猛脑絛徐坠,目如愁胡视天地。
杉鸡竹兔不自惜,溪虎野羊俱辟易。
鞲上锋棱十二翮,将军勇锐与之敌。
将军树勋起安西,昆仑虞泉入马蹄。
白羽曾肉三狻猊,敢决岂不与之齐。
荆南芮公得将军,亦如角鹰下翔云。
恶鸟飞飞啄金屋,安得尔辈开其群。
驱出六合枭鸾分。

拼音

bēi tái xiāo sè shí lóng zōng,āi hè chā yā hào hū xiōng。
zhōng yǒu wàn lǐ zhī cháng jiāng,huí fēng tāo rì gū guāng dòng。
jiǎo yīng fān dǎo zhuàng shì bì,jiāng jūn yù zhàng xuān cuì qì。
èr yīng měng nǎo tāo xú zhuì,mù rú chóu hú shì tiān dì。
shān jī zhú tù bù zì xī,xī hǔ yě yáng jù pì yì。
gōu shàng fēng léng shí èr hé,jiāng jūn yǒng ruì yǔ zhī dí。
jiāng jūn shù xūn qǐ ān xī,kūn lún yú quán rù mǎ tí。
bái yǔ céng ròu sān suān ní,gǎn jué qǐ bù yǔ zhī qí。
jīng nán ruì gōng dé jiāng jūn,yì rú jiǎo yīng xià xiáng yún。
è niǎo fēi fēi zhuó jīn wū,ān dé ěr bèi kāi qí qún。
qū chū liù hé xiāo luán fēn。

注释

  1. 角鹰:头顶有角状羽的猎鹰,唐代贵族驯养,《唐六典》载”鹰坊豢养角鹰”
  2. 石巃嵸(lóng zōng):山石高耸貌,语出《楚辞·招隐士》”山气巃嵸兮石嵯峨”
  3. 愁胡:形容鹰眼如胡人深目,典出孙楚《鹰赋》”深目蛾眉,状如愁胡”
  4. 鞲(gōu):皮质臂套,架鹰用具
  5. 狻猊(suān ní):狮子,喻吐蕃将领(《旧唐书》载王兵马使曾”手格猛兽”)
  6. 芮公:指荆南节度使卫伯玉,时王兵马使为其部将

译文

荒台萧瑟怪石嶙峋,哀壑枝杈间涛声汹涌。
中有奔腾万里的长江,旋风卷日孤光闪动。
角鹰翻飞落壮士臂膀,将军帐前翠羽生风。
双鹰昂首绦带缓垂,愁胡般的锐眼俯视苍穹。
杉鸡竹兔不足一顾,溪虎野羊争相避逃。
臂套上耸立十二劲翎,将军勇猛正与之匹敌。
将军立勋起自安西,踏遍昆仑虞泉险地。
白羽箭曾射杀三狮,果敢决断岂逊雄鹰?
荆南芮公得此良将,如获云间俯冲角鹰。
恶鸟纷飞啄蚀金殿,安得你们驱散其群。
逐出寰宇分清枭鸾!

背景

  • 时间:大历二年(767年)秋,杜甫流寓夔州时作
  • 人物原型:
    • 王兵马使为荆南节度使麾下骁将(据《元和姓纂》考)
    • 影射郭子仪等中兴将领(”安西”战功指向平定安史之乱)
  • 军事背景:
    • 吐蕃连年入侵(”恶鸟”喻外敌,《资治通鉴》载是年”吐蕃寇邠州”)
    • 唐廷推行”以藩制藩”策略(”芮公得将军”即此体现)

赏析

《王兵马使二角鹰》以雷霆万钧的笔力,构建起猛禽-武将-国运的三重象征体系。开篇”悲台哀壑”的险怪环境描写,继承《楚辞·招魂》”虎豹九关”的恐怖美学,而”万里长江”与”回风滔日”的意象组合,又将空间拓展至家国版图。角鹰”目如愁胡”的拟人化刻画,既保留《诗经·大明》”时维鹰扬”的武德传统,又注入”胡眼看中原”的新警视角——这双鹰眼实为诗人对危机四伏的唐帝国的审视。

在结构艺术上,诗歌呈现”物-人-国”的递进式隐喻:前六句聚焦角鹰的物理力量(”猛脑絛坠”),中六句转换至将军的军事威能(”勇锐与之敌”),末五句升华为”驱出六合”的政治寓言。尤其”恶鸟啄金屋”的意象,将《诗经·鸱鸮》的鸟喻传统与时政批判结合,较李白《枯鱼过河泣》的寓言更显锋芒。

诗歌的节奏创新值得关注。三组”三-三-五”句式(如”杉鸡竹兔不自惜”)的穿插使用,打破七言乐府的平稳节奏,模拟出鹰隼俯冲的凌厉态势。而”入马蹄””下翔云”等动感短语的密集运用,直接影响了韩愈《雉带箭》”冲人决起百余尺”的狩猎诗书写。

评价

  • 宋·黄伯思:”‘愁胡视天地’五字,已开李贺’遥望齐州九点烟’之境”(《东观余论》)
  • 明·王嗣奭:”结句’枭鸾分’三字,抵得一篇《驱鳄鱼文》”(《杜臆》)
  • 清·方东树:”杜公鹰诗皆寓纵横捭阖之意,此篇尤见沉雄”(《昭昧詹言》)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