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作花卿歌

杜甫

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
用如快鹘风火生,见贼唯多身始轻。
绵州副使著柘黄,我卿扫除即日平。
子章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
李侯重有此节度,人道我卿绝世无。
既称绝世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京都。

拼音

chéng dū měng jiàng yǒu huā qīng,xué yǔ xiǎo ér zhī xìng míng。
yòng rú kuài hú fēng huǒ shēng,jiàn zéi wéi duō shēn shǐ qīng。
mián zhōu fù shǐ zhuó zhè huáng,wǒ qīng sǎo chú jí rì píng。
zǐ zhāng dú lóu xuè mó hu,shǒu tí zhì huán cuī dà fū。
lǐ hóu zhòng yǒu cǐ jié dù,rén dào wǒ qīng jué shì wú。
jì chēng jué shì wú,tiān zǐ hé bù huàn qǔ shǒu jīng dū。

注释

  1. 花卿:花敬定,成都武将
  2. 快鹘:迅捷的猎鹰
  3. 柘黄:黄色(指叛军服饰)
  4. 子章:段子璋,叛乱首领
  5. 崔大夫:崔光远,时任成都尹
  6. 李侯:李奂,新任节度使

译文

成都有位猛将花敬定,连学语小儿都知其名。
用兵如猎鹰风火般迅捷,杀敌越多身姿越轻盈。
绵州副使穿柘黄造反,我花将军一日便扫平。
段子章的头颅血肉模糊,手提掷还给崔大夫看。
李侯重新执掌节度使,人人都夸花卿绝世无双。
既然称他绝世无双,天子为何不召他守卫京都?

背景

此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年),杜甫51岁在成都时。诗中展现三重背景:

  1. 历史事件:花敬定平定段子璋叛乱
  2. 政治态度:对武将功高不赏的讽喻
  3. 创作意图:以”戏作”为名的严肃批评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夸张手法(”快鹘风火”)
  • 细节特写(”髑髅血模糊”)
  • 反讽笔法(结句质问)
  • 歌行体式
  1. 思想内涵:
  • 对平叛将领的赞赏
  • 对朝廷赏罚不明的批评
  • 对人才使用的思考
  • 知识分子的政治关怀
  1. 表现手法:
  • 借古讽今
  • 以小见大
  • 虚实相生
  • 留白艺术

评价

  1. 宋·黄彻:”结句一问,讽意深远”
  2. 明·王嗣奭:”戏作之名,实乃正言”
  3. 清·仇兆鳌:”髑髅句,写尽战场惨烈”
  4. 近人陈寅恪:”展现杜甫的政治洞察力”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