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拼音

Běi shān bái yún lǐ, yǐn zhě zì yí yuè.
Xiāng wàng shì dēng gāo, xīn suí yàn fēi miè.
Chóu yīn bó mù qǐ, xìng shì qīng qiū fā.
Shí jiàn guī cūn rén, shā xíng dù tóu xiē.
Tiān biān shù ruò jì, jiāng pàn zhōu rú yuè.
Hé dāng zài jiǔ lái, gòng zuì chóng yáng jié.

注释

  1. 兰山:襄阳西北山岭(一说为”万山”之误)
  2. 张五:张子容(孟浩然同乡好友)
  3. 隐者:诗人自指
  4. 荠:荠菜(形容远树细小)
  5. 洲如月:沙洲形如新月
  6.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译文

北山笼罩在白云里,
我这隐士独自怡然。
为与你遥望试登高处,
心绪随飞雁渐远渐灭。
愁思因黄昏而生,
诗兴被清秋激发。
时见村民归来,
在渡头沙岸歇脚。
天边树木小如荠菜,
江畔沙洲弯似新月。
何时能携酒来访,
共醉重阳佳节?

背景

此诗作于孟浩然隐居襄阳时期(约725-735年),时值秋季,诗人登高怀友,展现其山水田园诗派的典型风格。

赏析

  1. 艺术特色:
  • 空间构图:由近及远(白云→飞雁→天边树)
  • 光影运用:薄暮与清秋的光色对比
  • 比喻新颖:”树若荠””洲如月”的远观视角
  • 情感节奏:愁起→兴发→期盼的起伏
  1. 思想内涵:
  • 隐逸观:白云怡悦的隐者情怀
  • 友情观:登高怀远的真挚情谊
  • 自然观:对山水审美的发现
  • 时间意识:重阳意象的生命感悟

评价

  1. 宋代刘辰翁评:
    “孟公清雅,此诗可作《隐逸传》序。”
  2. 明代胡应麟《诗薮》:
    “五言至此,色相俱空。”
  3.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
    “天籁人籁,合为一手。”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