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拼音

Shān guāng hū xī luò, chí yuè jiàn dōng shàng.
Sàn fà chéng xī liáng, kāi xuān wò xián chǎng.
Hé fēng sòng xiāng qì, zhú lù dī qīng xiǎng.
Yù qǔ míng qín tán, hèn wú zhī yīn shǎng.
Gǎn cǐ huái gù rén, zhōng xiāo láo mèng xiǎng.

注释

  1. 辛大:孟浩然友人(名不详,排行第一)
  2. 散发:披散头发(隐士装束)
  3. 轩:窗或廊
  4. 竹露:竹叶上的露水
  5. 清响:清脆声响
  6. 知音:典出伯牙子期故事
  7. 终宵:整夜

译文

山间阳光忽然西沉,
池畔明月渐次东升。
披发享受夜晚清凉,
开窗闲卧空阔廊亭。
荷风送来阵阵香气,
竹露滴落声声清响。
想取鸣琴弹奏一曲,
遗憾没有知音共赏。
感慨此景怀念故友,
整夜辗转入梦难忘。

背景

此诗作于孟浩然隐居襄阳时期(约728-735年),夏日于南亭纳凉时,因景生情,怀念挚友辛大,展现典型盛唐隐逸诗风。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光影对比:山光(西落)vs池月(东上)
  • 通感运用:荷风(嗅觉)与竹露(听觉)交织
  • 情感递进:由景入情,由情入梦
  • 语言清丽:”滴清响”三字境界全出
  1. 思想内涵:
  • 隐逸观:散发乘凉的隐士形象
  • 友情观:知音难觅的永恒主题
  • 自然观:对微观自然的敏锐感知
  • 音乐观:琴音与天籁的共鸣

评价

  1. 宋代刘辰翁评:
    “清景清词,古今绝唱。”
  2. 明代钟惺《唐诗归》:
    “浩然诗至此,色相俱空。”
  3. 清代王士禛《唐贤三昧集》:
    “天籁自鸣,不落言筌。”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