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拼音

Xī yáng dù xī lǐng, qún hè shū yǐ míng.
Sōng yuè shēng yè liáng, fēng quán mǎn qīng tīng.
Qiáo rén guī yù jìn, yān niǎo qī chū dìng.
Zhī zǐ qī sù lái, gū qín hòu luó jìng.

注释

  1. 业师:名为业的山僧(师是对僧人的尊称)
  2. 山房:山中僧舍
  3. 壑:山谷
  4. 倏已暝:忽然昏暗
  5. 风泉:风吹泉流之声
  6. 烟鸟:暮霭中的归鸟
  7. 之子:此人(指丁大)
  8. 萝径:藤萝掩映的小路

译文

夕阳越过西边山岭,
群谷忽然陷入昏暗。
松间明月带来夜凉,
风中泉声充满耳畔。
樵夫几乎都已归家,
雾中归鸟刚刚栖定。
说好今夜同宿的友人啊,
我独抱琴在藤径等候。

背景

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前后,孟浩然45岁左右,隐居襄阳期间。诗人夜宿山寺等候友人,通过对自然声响的细腻捕捉,展现唐代隐士特有的待友方式。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光影控制:夕阳→暝色→松月的明暗渐变
  • 声音层次:风泉(自然声)→孤琴(人文声)
  • 等待姿态:”候萝径”的视觉定格
  • 时空压缩:群壑(大空间)→萝径(小空间)
  1. 思想内涵:
  • 隐逸观:僧房夜宿的宗教氛围
  • 友情观:抱琴待友的文人雅趣
  • 自然观:对”山夜四重奏”(夕阳/松月/风泉/烟鸟)的审美
  • 时间哲学:”倏已暝”的顿悟式体验

评价

  1. 宋代刘辰翁《孟浩然集评》:
    “二十字中,有无限禅机。”
  2. 明代陆时雍《唐诗镜》:
    “清绝!清绝!四句可抵一幅王维《雪溪图》。”
  3. 清代黄生《唐诗摘钞》:
    “结句孤琴萝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