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幽望自怡悦。
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
徒悲蕙草歇,复感露葵秋。
急景自西驰,驰光肯暂留?
拼音
Cǎi qiáo rù shēn shān, shān shēn shù chóng dié.
Qiáo bēng wò chá yōng, lù xiǎn chuí téng jiē.
Rì luò bàn jiāng xī, shān fēng fú luó yī.
Cháng gē fù qīng cè, yōu wàng zì yí yuè.
Guī lù fāng hào hào, cú chuān qù yōu yōu.
Tú bēi huì cǎo xiē, fù gǎn lù kuí qiū.
Jí jǐng zì xī chí, chí guāng kěn zàn liú?
注释
- 槎:水中浮木
- 萝衣:藤萝制成的衣衫(隐士装束)
- 轻策:轻便手杖
- 蕙草:香草(喻高洁之士)
- 露葵:秋葵(喻人生短暂)
- 急景:飞逝的日光
- 驰光:流逝的时光
译文
进山砍柴入幽深,
深山树木叠嶂层。
桥断倒木横塞路,
险径垂藤相勾连。
日暮同伴渐稀少,
山风轻拂藤萝衣。
拄杖长歌独行路,
静观幽景自欢愉。
归途漫漫无尽头,
流逝江水去悠悠。
空悲香草已凋零,
又叹秋葵凝寒露。
时光飞驰向西去,
何曾肯为谁暂留?
背景
此诗约作于开元中期(730-735年),孟浩然40余岁隐居襄阳时。诗人通过采樵经历,将劳动体验与隐逸哲思相结合,展现其”山水悟道”的独特诗风。
赏析
- 艺术特色:
- 视听交响:”山风拂萝衣”的触觉与”长歌”的听觉交织
- 时空对照:浩浩归路 vs 悠悠徂川
- 意象经营:蕙草/露葵的植物隐喻
- 节奏控制:由”重叠”到”悠悠”的韵律渐变
- 思想内涵:
- 劳动观:采樵活动的诗意升华
- 时间观:”急景西驰”的生命意识
- 隐逸观:”幽望自怡悦”的精神境界
- 自然观:对植物荣枯的哲学观照
评价
- 宋代刘辰翁《孟浩然集评》:
“寻常樵采事,写出天人相得之趣。” - 明代钟惺《唐诗归》:
“结句光景驰骋,已开太白先声。” - 清代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
“襄阳此作,可作《山居赋》读。”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