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渔浦潭

孟浩然

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
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
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
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
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
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

拼音

Dōng xù zǎo guāng máng, zhǔ qín yǐ jīng guā.
Wò wén yú pǔ kǒu, ráo shēng àn xiāng bō.
Rì chū qì xiàng fēn, shǐ zhī jiāng hú kuò.
Měi rén cháng yàn qǐ, zhào yǐng nòng liú mò.
Yǐn shuǐ wèi jīng yuán, jì yú shí jiàn tǎ.
Zhōu xíng zì wú mèn, kuàng zhí qíng jǐng huō.

注释

  1. 渔浦潭:具体地点不详,疑为襄阳附近水域
  2. 渚禽:水边禽鸟
  3. 惊聒:受惊鸣叫
  4. 桡声:船桨划水声
  5. 晏起:晚起
  6. 流沫:水流激起的泡沫
  7. 祭鱼:水獭捕鱼陈列水边(古称”獭祭”)

译文

东方旭日初放光芒,
水鸟已惊叫喧嚷。
卧听渔浦口岸边,
桨声暗中相击荡。
日出后景象分明,
始知江湖多宽广。
美人常常起身晚,
临水照影戏波浪。
饮水怕惊动山猿,
看獭祭鱼在岸旁。
舟行本已无烦闷,
何况晴空更开朗。

背景

此诗作于孟浩然中年漫游时期(约728-735年),描绘清晨泛舟所见,将自然观察与生活情趣相结合,体现其山水诗的典型风格。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晨光捕捉:”东旭早光芒”的瞬间美感
  • 声画交响:禽鸣、桡声与光影的组合
  • 细节特写:”照影弄流沫”的纤巧笔触
  • 情绪对比:惊聒→无闷的心理转变
  1. 思想内涵:
  • 自然观:对江湖晨景的审美发现
  • 生活观:舟行无闷的闲适心境
  • 生态观:”祭鱼”体现的物候观察
  • 审美观:美人意象的自然化处理

评价

  1. 宋代刘辰翁评:
    “二十字写尽江湖晓色。”
  2. 明代唐汝询《唐诗解》:
    “结句晴景豁三字,已开东坡先声。”
  3.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
    “襄阳小诗,往往有画工所不能到处。”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