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
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
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
愿言解缨络,从此去烦恼。
高步凌四明,玄踪得三老。
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拼音
Hǎi xíng xìn fēng fān, xī sù dòu yún dǎo.
Miǎn xún cāng zhōu qù, jìn ài chì chéng hǎo.
Mén luó yì jiàn tái, chuò zhào zì tàn tǎo.
Xī yīn qì tóng bǎi, cǎi xiù nòng zhī cǎo.
Hè lì qīng lù chuí, jī míng xìn cháo zǎo.
Yuàn yán jiě yīng luò, cóng cǐ qù fán nǎo.
Gāo bù líng sì míng, xuán zōng dé sān lǎo.
Fēn wú yuǎn yóu yì, xué bǐ cháng shēng dào.
Rì xī wàng sān shān, yún tāo kōng hào hào.
注释
- 桐柏观:天台山著名道观
- 沧洲:隐士居所
- 赤城:天台山赤城山
- 扪萝:攀援藤萝
- 芝草:灵芝(道教仙草)
- 三老:道教三位尊神
-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
- 缨络:世俗束缚
译文
海上航行凭借风帆,
傍晚停宿云雾缭绕的仙岛。
遥想隐士沧洲之趣,
近爱赤城山色美好。
攀藤踏苔寻幽径,
停船尽情探奇妙。
在桐柏观荫下休憩,
采摘灵芝赏花草。
鹤鸣伴着清露滴落,
鸡啼预示潮信来早。
但愿解脱世俗束缚,
从此远离人间烦恼。
高步登上四明山,
寻得道教三老玄奥。
我纷繁的远游心意,
是为学习长生之道。
日夜遥望海上三山,
唯见云涛浩渺缥缈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孟浩然游历浙东时期,时年45岁。诗人夜宿道教圣地桐柏观,将山水游览与求仙问道相结合,反映其思想中的道教倾向。
赏析
- 艺术特色:
- 仙道意象:鹤唳/芝草/三老的符号化运用
- 时空架构:海上→山中→仙山的空间跃迁
- 声景塑造:鹤唳与鸡鸣的晨昏交响
- 语言炼金:”云涛空浩浩”的缥缈感
- 思想内涵:
- 道教观:对长生之道的向往
- 隐逸观:”解缨络”的出世情怀
- 自然观:仙山意象的审美建构
- 生命观:通过远游超越有限
评价
- 宋代葛立方《韵语阳秋》:
“浩然此作,已具李谪仙风骨。” -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
“游仙诗至此,色相俱空。” - 清代纪昀《四库全书总目》:
“结句云涛浩浩,得《楚辞·远游》遗意。”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