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香山湛上人

孟浩然

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
氛氲亘百里,日入行始至。
谷口闻钟声,林端识香气。
杖策寻故人,解鞍暂停骑。
石潭窥洞彻,飞阁俯玲珑。
晚见江山静,晴观草木异。
缘源路转幽,憩锡泉初沸。
不惮攀援苦,得慰栖遁意。
愿言投此山,身世两相弃。

拼音

Zhāo yóu fǎng míng shān, shān yuǎn zài kōng cuì.
Fēn yūn gèn bǎi lǐ, rì rù xíng shǐ zhì.
Gǔ kǒu wén zhōng shēng, lín duān shí xiāng qì.
Zhàng cè xún gù rén, jiě ān zàn tíng qí.
Shí tán kuī dòng chè, fēi gé fǔ líng lóng.
Wǎn jiàn jiāng shān jìng, qíng guān cǎo mù yì.
Yuán yuán lù zhuǎn yōu, qì xī quán chū fèi.
Bù dàn pān yuán kǔ, dé wèi qī dùn yì.
Yuàn yán tóu cǐ shān, shēn shì liǎng xiāng qì.

注释

  1. 香山:具体所指尚有争议(一说洛阳香山,一说襄阳香山)
  2. 湛上人:法号”湛”的高僧
  3. 空翠:山中青翠雾气
  4. 氛氲:云雾弥漫貌
  5. 憩锡:僧人休息(锡指锡杖)
  6. 栖遁:隐居避世
  7. 身世:肉身与尘世

译文

清晨去寻访名山,
远山隐在空蒙青翠间。
云雾弥漫绵延百里,
日落时分才到山前。
谷口传来寺院钟声,
林梢飘来袅袅香烟。
拄杖寻找故友踪迹,
解下马鞍暂停前行。
石潭清澈可见底,
飞阁精巧俯看分明。
傍晚见江山静谧,
晴日观草木殊形。
沿溪溯源路转幽深,
歇脚时泉眼初涌。
不惧攀援辛苦,
终得慰藉隐居心愿。
但愿投身此山中,
将肉身与尘世一并弃捐。

背景

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年(732年)前后,孟浩然44岁左右,记录其寻访僧友的经过,反映盛唐士人”亦儒亦隐”的精神状态。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时空叙事:从”朝游”到”日入”的时间线
  • 感官交响:钟声(听觉)/香气(嗅觉)/石潭(视觉)
  • 建筑美学:”飞阁俯玲珑”的空间感
  • 情感升华:由”寻人”到”弃世”的转折
  1. 思想内涵:
  • 宗教观:对”身世两弃”的禅悟
  • 自然观:山水作为精神归宿
  • 生命观:通过苦行获得超越
  • 建筑观:人工(飞阁)与自然(石潭)的和谐

评价

  1. 宋代刘辰翁评:
    “末句身世两弃,直是勘破话头。”
  2. 明代钟惺《唐诗归》:
    “孟公山水诗,此篇最得般若味。”
  3. 清代王士禛《渔洋诗话》:
    “飞阁俯玲珑五字,可作三绝句读。”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