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气当春至,承恩喜雪来。
润从河汉下,花逼艳阳开。
不睹丰年瑞,焉知燮理才。
撒盐如可拟,愿糁和羹梅。
拼音
yíng qì dāng chūn zhì,chéng ēn xǐ xuě lái。
rùn cóng hé hàn xià,huā bī yàn yáng kāi。
bù dǔ fēng nián ruì,yān zhī xiè lǐ cái。
sǎ yán rú kě nǐ,yuàn sǎn hé gēng méi。
注释
- 迎气:迎接节气(指立春)
- 河汉:银河(喻雪从天降)
- 燮理:调理阴阳(指宰相治国)
- 撒盐:喻雪(典出《世说新语》)
- 糁:掺和(指以雪水煮羹)
- 和羹:调和羹汤(喻治国)
译文
迎接立春节气到来,承蒙恩泽喜降瑞雪。
滋润自银河倾泻而下,雪花映日如花盛开。
不见丰年祥瑞景象,怎知宰相调理之才。
若将飞雪比作撒盐,愿取雪水烹煮梅羹。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立春,孟浩然47岁在长安任张九龄幕僚时。诗中展现三重背景:
- 政治背景:张九龄推行”以雪为瑞”的祥政
- 节气特征:立春时节的特殊雪景
- 身份处境:幕僚文人应制唱和的特殊视角
赏析
- 艺术特色:
- 双关运用(”润”既指雪水又喻德政)
- 今典新用(”撒盐”典故翻出新意)
- 意象转换(雪→花→盐→羹)
- 结句隐喻
- 思想内涵:
- 对”雪兆丰年”的政治诠释
- 对宰相治国才能的赞美
- 文人参与政治的独特表达
- 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统一
- 表现手法:
- 以小见大(以雪喻政)
- 借物言志
- 虚实相生
- 留白艺术
评价
-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
“孟公此作,九龄以为得大臣体” - 明·李攀龙《唐诗选》:
“雪诗别调,以政理入咏物” -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结句用《尚书》’和羹’典而不露” - 近人程千帆:
“展现盛唐文人政治抒情的特殊范式”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