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吹征帆,倏尔向空没。
千里去俄顷,三江坐超忽。
向来共欢娱,一别成吴越。
邕才岂无价?贾谊方秀发。
羞为毛遂荐,懒作豫章谒。
知音徒自惜,穷巷谁相谒?
吾兄此栖遁,高卧南山窟。
名迹未相疏,人间从此别。
拼音
Jí fēng chuī zhēng fān, shū ěr xiàng kōng mò.
Qiān lǐ qù é qǐng, sān jiāng zuò chāo hū.
Xiàng lái gòng huān yú, yī bié chéng wú yuè.
Yōng cái qǐ wú jià? Jiǎ yì fāng xiù fā.
Xiū wèi máo suì jiàn, lǎn zuò yù zhāng yè.
Zhī yīn tú zì xī, qióng xiàng shuí xiāng yè?
Wú xiōng cǐ qī dùn, gāo wò nán shān kū.
Míng jì wèi xiāng shū, rén jiān cóng cǐ bié.
注释
- 从弟邕:堂弟孟邕
- 下第:科举落第
- 会稽:今浙江绍兴
- 三江:钱塘江、浦阳江、曹娥江
- 贾谊:西汉才子(喻指孟邕)
- 毛遂:战国自荐者(反用典故)
- 豫章:古郡名(代指官场)
- 南山窟:终南山隐居处
译文
疾风吹动远行船帆,
转瞬消失在远方。
千里路程片刻过,
三江交汇处更觉恍惚。
往日我们共度欢乐时光,
今朝一别各分吴越。
邕弟才华岂无价值?
正如贾谊年少俊发。
羞学毛遂自我推荐,
懒向权贵低头求谒。
知音只能独自珍惜,
陋巷之中谁来拜访?
兄长我将在此隐居,
高卧终南山洞穴。
名声事迹不会湮没,
但人间情谊从此隔绝。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十五年(727年)孟浩然39岁时,其堂弟孟邕科举落第返乡,诗人既安慰从弟又自陈心迹,反映盛唐寒士的典型困境。
赏析
- 艺术特色:
- 时空压缩:”俄顷”与”千里”的张力
- 用典翻新:反用毛遂自荐典故
- 情感对比:欢娱往昔vs孤绝现状
- 结构呼应:开篇”风帆”与结尾”人间别”
- 思想内涵:
- 科举观:对”下第”制度的隐晦批判
- 仕隐观:”高卧”选择的自我确认
- 亲情观:寒门士子的相互慰藉
- 价值观:耻于干谒的文人骨气
评价
- 宋代刘辰翁评:
“结句’人间别’三字,道尽千古寒士辛酸。” -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
“孟公慰人诗,此篇最见风骨。” -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
“前半迅疾,后半沉郁,得《骚》之变。”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