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祥之房陵

孟浩然

我家南渡头,惯习野人舟。
日夕弄清浅,林端来客愁。
云山从此别,泪湿薜萝衣。
殷勤竹林寺,更得几时归?

拼音

Wǒ jiā nán dù tóu, guàn xí yě rén zhōu.
Rì xī nòng qīng qiǎn, lín duān lái kè chóu.
Yún shān cóng cǐ bié, lèi shī bì luó yī.
Yīn qín zhú lín sì, gèng dé jǐ shí guī?

注释

  1. 房陵:今湖北房县
  2. 南渡头:汉江南岸渡口
  3. 野人舟:渔家小船
  4. 薜萝衣:隐士服饰
  5. 竹林寺:襄阳名胜(或为虚指)

译文

我家住汉江南岸渡口,
早已习惯渔家小舟。
朝夕泛舟浅水之上,
林间传来你的离愁。
云山相隔从此分别,
泪水沾湿隐士衣袍。
殷勤问那竹林古寺,
何时才能盼你归返?

背景

此诗约作于开元中期(728-735年),孟浩然40岁左右隐居襄阳时。送友人赴房陵(唐代流放地之一),在隐逸情怀中暗含政治关切。

赏析

  1. 艺术特色:
  • 空间对照:南渡头(实景)vs云山(虚景)
  • 情感物化:”林端来客愁”的通感手法
  • 意象经营:薜萝衣/竹林寺的隐逸符号
  • 结构呼应:以”归”呼应开篇”家”
  1. 思想内涵:
  • 友情观:对贬谪友人的含蓄慰藉
  • 隐逸观:渔舟生活的诗意呈现
  • 政治观:对流放地的隐晦指涉
  • 时间观:”几时归”的悬置焦虑

评价

  1. 宋代刘辰翁评:
    “泪湿薜萝衣五字,写尽谪宦之情。”
  2. 明代钟惺《唐诗归》:
    “结问归期,愈淡愈悲。”
  3.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
    “清浅中自具波澜。”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