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谢录事之越

孟浩然

清旦江天迥,凉风西北吹。
白云向吴会,征帆亦相随。
想到耶溪日,应探禹穴奇。
仙书倘相示,予在此山陲。

拼音

Qīng dàn jiāng tiān jiǒng, liáng fēng xī běi chuī.
Bái yún xiàng wú kuài, zhēng fān yì xiāng suí.
Xiǎng dào yē xī rì, yīng tàn yǔ xué qí.
Xiān shū tǎng xiāng shì, yǔ zài cǐ shān chuí.

注释

  1. 谢录事:姓谢的幕府文官(名不详)
  2. 吴会:吴郡和会稽郡(今苏杭绍地区)
  3. 耶溪:若耶溪(绍兴名胜)
  4. 禹穴:会稽山禹王遗迹
  5. 仙书:道教典籍
  6. 山陲:山脚(指诗人隐居处)

译文

清晨江天辽阔,
凉风自西北吹来。
白云飘向吴越之地,
远行的帆影相随。
想你到达若耶溪时,
定会探访禹穴奇观。
若得见仙家典籍,
请传示我这山野之人。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秋,孟浩然45岁隐居襄阳时。借送友人赴浙东,表达对越地仙踪的向往,反映其晚年对道教文化的倾慕。

赏析

  1. 艺术特色:
  • 风势引导:西北风强化东行态势
  • 双线结构:白云(虚)与征帆(实)的呼应
  • 仙俗对照:禹穴奇观 vs 山陲野老
  • 时空压缩:从江天到山陲的视角转换
  1. 思想内涵:
  • 道教观:对”仙书”的神圣期待
  • 历史观:禹穴承载的文明记忆
  • 友情观:以仙缘维系尘世交谊
  • 空间观:吴越山水的神秘性建构

评价

  1. 宋代刘辰翁评:
    “结句山陲二字,具见烟霞本色。”
  2. 明代胡应麟《诗薮》:
    “白云征帆之对,已具盛唐气象。”
  3.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
    “想字、应字,虚实相生之妙。”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