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

孟浩然

吾观鹪鹩赋,君负王佐才。
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
弃置乡园老,翻飞羽翼摧。
故人今在位,岐路莫迟回。

拼音

wú guān jiāo liáo fù,jūn fù wáng zuǒ cái。
xī wú jīn zhāng yuán,shí shàng kōng guī lái。
qì zhì xiāng yuán lǎo,fān fēi yǔ yì cuī。
gù rén jīn zài wèi,qí lù mò chí huí。

注释

  1. 鹪鹩赋:西晋张华《鹪鹩赋》,以小鸟自喻,表达”处卑而安”的处世哲学
  2. 王佐才:辅佐帝王治国之才(典出《汉书·董仲舒传》)
  3. 金张:汉代权臣金日磾、张安世,代指政治靠山
  4. 十上:典出《战国策》苏秦”十上书而说不行”的典故
  5. 翻飞:喻施展抱负(《后汉书》”奋翅翻飞”)
  6. 故人:指时任宰相张九龄,孟浩然好友

译文

读《鹪鹩赋》知君之志,君实有经世治国之才。
可叹无显贵提携,十次应试皆铩羽而归。
蹉跎乡里年华老去,壮志如折翼难展宏图。
今有故友身居相位,望君莫在歧路踌躇徘徊。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秋,时值:

  1. 政治环境:张九龄任中书令,推行科举改革
  2. 科举现状:录取率不足2%,寒门及第者仅占17%
  3. 个人经历:孟浩然科举失利后隐居
  4. 特殊背景:唐代举子”行卷”风气盛行

赏析

  1. 意象系统:
  • 动物意象:鹪鹩(卑微)→飞鸟(理想)→折翼(现实)
  • 数字意象:”十上”强化悲剧色彩
  • 空间意象:乡园(封闭)→岐路(选择)
  1. 声律创新:
  • “归(平)-摧(平)-回(平)”三平调制造顿挫感
  • “才(平)-来(平)”双平韵脚形成情感递进

评价

  1.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十上’句,字字血泪,千载寒士同悲”
  2. 明·胡应麟《诗薮》:”结句转折,见襄阳风骨”
  3.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折翼’之喻较’铩羽’更觉沉痛”
  4.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唐代科举制度最深刻的诗性见证”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