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七赴西军

孟浩然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拼音

Wú guān fēi cháng zhě,lù lù zài mù qián。
Jūn fù hóng hú zhì,cuō tuó shū jiàn nián。
Yī wén biān fēng dòng,wàn lǐ hū zhēng xiān。
Yú yì fù jīng guó,hé dāng xiàn kǎi huán?

注释

  1. 陈七:排行第七的陈姓友人
  2. 西军:唐代西部边防部队
  3. 鸿鹄志:远大志向
  4. 书剑年:文武兼修的青春岁月
  5. 边烽:边境烽火(指战事)
  6. 京国:长安
  7. 献凯:献捷报

译文

我看那些平庸之辈,
整日碌碌混迹眼前。
你胸怀鸿鹄之志,
却蹉跎了文武年华。
一闻边境烽烟起,
万里赴战勇争先。
我也将赴长安去,
何时同庆凯旋还?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十五年(727年)前后,孟浩然39岁求仕长安期间。时值唐与吐蕃战事频发,诗人送友人从军,交织着壮志与遗憾的复杂情感。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对比手法:庸常者碌碌 vs 陈七赴边
  • 意象经营:鸿鹄(志向)与烽火(时局)
  • 时空压缩:万里赴边→京国期待
  • 情感转折:蹉跎→争先→期凯的起伏
  1. 思想内涵:
  • 价值观:对平庸的蔑视与壮志的礼赞
  • 战争观:书生报国的盛唐精神
  • 友情观:共赴国事的君子之约
  • 自我期许:”献凯还”的双重指向

评价

  1. 宋代刘辰翁评:
    “‘何当’一问,盛唐气象全出。”
  2. 明代唐汝询《唐诗解》:
    “前四句抑扬顿挫,后四句英气勃发。”
  3.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
    “结句献凯,见襄阳非真隐者。”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