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

孟浩然

念尔习诗礼,未曾离户庭。
平生早偏露,万里更飘零。
坐弃三冬业,行看八阵形。
饰装辞故里,谋策赴边庭。
壮志吞鸿鹄,遥心伴鶺鸰。
所从文且武,不战自应宁。

拼音

niàn ěr xí shī lǐ,wèi céng lí hù tíng。
píng shēng zǎo piān lù,wàn lǐ gèng piāo líng。
zuò qì sān dōng yè,xíng kàn bā zhèn xíng。
shì zhuāng cí gù lǐ,móu cè fù biān tíng。
zhuàng zhì tūn hóng hú,yáo xīn bàn jí líng。
suǒ cóng wén qiě wǔ,bù zhàn zì yīng níng。

注释

  1. 莫甥:姓莫的外甥
  2. 昆弟:兄弟
  3. 韩司马:姓韩的军事长官
  4. 偏露:幼年丧父(典出《礼记》)
  5. 三冬业:三年学业(典出《汉书》)
  6. 八阵:古代兵法阵型
  7. 鸿鹄:喻远大志向(典出《史记》)
  8. 鶺鸰:喻兄弟情深(典出《诗经》)

译文

想你自幼习诗礼,未曾离家出远门。
少年早失父荫护,今又万里独飘零。
放弃苦读三年业,去学兵法八阵形。
整装辞别故乡土,献计献策赴边庭。
壮志可吞鸿鹄鸟,遥念家中鶺鸰情。
追随文武双全将,不战自能保太平。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年(732年)春,孟浩然44岁,时值:

  1. 军事背景:唐与吐蕃陇右战事
  2. 社会现象:开元年间”文人入幕”风潮
  3. 家庭状况:为丧父的外甥送行
  4. 思想特征:盛唐”文治武功”理想

赏析

  1. 艺术突破:
  • 家国意象系统(诗礼/八阵/鸿鹄/鶺鸰)
  • 数字对仗(三冬/八阵/万里)
  • 动物象征(鸿鹄/鶺鸰)
  • 结句升华
  1. 思想价值:
  • 展现盛唐”出将入相”的人才观
  • 对”弃文从武”现象的诗性思考
  • 家族伦理与家国情怀的融合
  • “不战而胜”军事哲学的表达
  1. 结构创新:
    家庭回忆→人生抉择→从军准备→壮志抒怀→和平愿景
    五段递进式结构

评价

  1. 宋·刘辰翁:
    “‘鸿鹄鶺鸰’之对,见盛唐气象”
  2. 明·胡应麟:
    “结句高远,得风雅之正”
  3. 清·沈德潜:
    “‘不战自宁’四字,王霸之道备矣”
  4. 近人陈贻焮:
    “唐代家族送别诗的典范之作”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