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拼音

Jīng wú xiāng jiē shuǐ wéi xiāng, jūn qù chūn jiāng zhèng miǎo máng.
Rì mù zhēng fān hé chù bó? Tiān yá yī wàng duàn rén cháng.

注释

  1. 杜十四:排行第十四的杜姓友人
  2. 荆吴:楚国和吴国故地(长江中下游)
  3. 淼茫:水面辽阔貌
  4. 征帆:远行的船
  5. 断人肠:形容极度忧伤

译文

荆吴两地以水相连为故乡,
你离去时春江正浩渺苍茫。
日暮时分远行的船停泊何处?
遥望天涯令人愁断肝肠。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中期(约730-735年),孟浩然40余岁隐居襄阳时。通过长江送别场景,展现水乡特有的离愁别绪。

赏析

  1. 艺术特色:
  • 空间拓展:荆吴→春江→天涯的视野延伸
  • 设问手法:日暮泊舟的悬想
  • 情感量化:”断人肠”的强烈表达
  • 水乡意象:淼茫春江的典型环境
  1. 思想内涵:
  • 地域观:对江南水乡的文化认同
  • 友情观:天涯孤帆的牵挂
  • 时间观:日暮加剧的离愁
  • 审美观:苍茫之美的发现

评价

  1. 宋代刘辰翁评:
    “‘断人肠’三字,江淹《别赋》之嗣响。”
  2. 明代钟惺《唐诗归》:
    “淼茫二字,写尽江南神韵。”
  3. 清代黄生《唐诗摘钞》:
    “结句较’孤帆远影’更觉惨恻。”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