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拼音

Luò yáng fǎng cái zǐ, jiāng lǐng zuò liú rén.
Wén shuō méi huā zǎo, hé rú běi dì chūn?

注释

  1. 袁拾遗:袁姓拾遗官(名不详,拾遗为谏官)
  2. 江岭:大庾岭(五岭之一,唐代流放地)
  3. 流人:被流放者
  4. 梅花早:岭南气候温暖梅花早开
  5. 北地:指洛阳

译文

到洛阳寻访才子,
却知你已成江岭流人。
听说岭南梅花早放,
怎比得故乡春色?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十五年(727年)前后,孟浩然游历洛阳时。袁拾遗因谏言被贬岭南,反映盛唐”文士贬谪”的政治现实。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时空错位:访(洛阳)→贬(江岭)的叙事张力
  • 设问对比:梅花早发 vs 北地春色
  • 意象经营:梅花(气节)与流人(遭遇)的反衬
  • 语言克制:20字包含完整政治叙事
  1. 思想内涵:
  • 政治观:对谏官遭遇的隐晦批判
  • 价值观:才子与流人的身份悖论
  • 地域观:南北气候的政治隐喻
  • 友情观:寻访不遇的怅惘

评价

  1. 宋代刘辰翁评:
    “‘何如’一问,古今逐臣同慨。”
  2. 明代唐汝询《唐诗解》:
    “二十字说尽才人坎壈。”
  3.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
    “结句北地春,见忠爱之厚。”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