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包二融宅

孟浩然

闲居枕清洛,左右接大野。
门庭无杂宾,车辙多长者。
是时方盛夏,风物自潇洒。
五日休沐归,相携竹林下。
开襟成欢趣,对酒不能罢。
烟暝栖鸟迷,余将归白社。

拼音

Xián jū zhěn qīng luò, zuǒ yòu jiē dà yě.
Mén tíng wú zá bīn, chē zhé duō zhǎng zhě.
Shì shí fāng shèng xià, fēng wù zì xiāo sǎ.
Wǔ rì xiū mù guī, xiāng xié zhú lín xià.
Kāi jīn chéng huān qù, duì jiǔ bù néng bà.
Yān míng qī niǎo mí, yú jiāng guī bái shè.

注释

  1. 包二融:盛唐诗人包融(与贺知章等并称”吴中四士”)
  2. 清洛:洛水支流
  3. 休沐:唐代官员五日一休的制度
  4. 白社:洛阳隐士聚集地(典出《晋书》)
  5. 烟暝:暮色苍茫
  6. 开襟:敞开衣襟(喻纵情欢饮)

译文

闲居临近清澈洛水,
四周连接广阔原野。
门前没有闲杂宾客,
来往多是德高长者。
此时正值盛夏时节,
风光景物自然潇洒。
趁五日休假归来,
相伴漫步竹林之下。
敞开衣襟尽享欢趣,
对饮美酒不愿停歇。
暮色中归鸟迷途,
我将返回白社归隐。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夏,孟浩然47岁游历洛阳期间。记录与诗人包融的雅集,展现盛唐文人”吏隐”生活状态。

赏析

  1. 艺术特色:
  • 空间建构:清洛→大野→竹林→白社的隐逸空间链
  • 时间叙事:休沐制度下的特殊时间节点
  • 动作描写:”开襟””对酒”的文人狂放
  • 光影运用:”烟暝”的暮色氛围营造
  1. 思想内涵:
  • 隐逸观:对”吏隐”生活方式的认同
  • 交友观:筛选性的社交圈层(无杂宾/多长者)
  • 自然观:盛夏潇洒的审美发现
  • 时间观:休沐制度的诗意转化

评价

  1. 宋代刘辰翁评:
    “‘风物潇洒’四字,写尽盛唐暑趣。”
  2. 明代陆时雍《唐诗镜》:
    “结句白社,见孟公终不忘隐。”
  3. 清代王士禛《渔洋诗话》:
    “休沐竹林之会,可补《唐六典》遗事。”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